近年来,随着辛集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解放了一部份农村妇女劳动力,同时引发了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的矛盾,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从2007年开始,辛集市妇联陆续对全市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进行了调查,辛集市妇联采取了印发“辛集市妇女就业情况”调查表,“辛集市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创新业”调查表,同时下发了调查问卷,在部分乡镇、和村召开了有妇女代表、妇女骨干、村妇代主任、女能手、参加的座谈会。
一、辛集市农村女劳动力和企业用工现状分析
(一)辛集市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情况
截止2008年底,辛集市农村人口39.3万人,法定年龄段(16-60)劳动力有29.1万人,其中妇女131427,占劳动力的45%。按年龄段分:16-30岁45397人,31-45岁49945人,46-60岁35810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98750人,高中以上32380人;从就业分布看,常年从事农业劳动的130109人,其中妇女84570人,占劳动力的65%,从事第二产业劳动力123737人,妇女占40%,从事第三产业劳动力37555人,妇女占15%。
(二)辛集市企业用工情况
2008年辛集市已竣工的新建项目和现有工商企业扩大生产需求约在1.2万人左右,从行业需求来看,皮革业4370余人,仅这一岗位妇女占85%以上。化工业1150余人,钢铁机械业1800余人,农副产品加工业2300余人,商贸服务业1500余人,其它行业900余人,从岗位需求来看,经营管理人才200余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专业人才1900余人,其他各类用工10000余人,妇女需求量占70%,从年龄需求来看,以青壮年妇女为主,集中在18岁至35岁。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辛集市存在着农村女劳动力“转移难”和企业“招工难”两难问题,有的企业用人妇女不去,有的妇女想去,企业由于技术约束不用,形成了“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被动局面。
(一)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受自身的约束
妇女的陈旧思想不仅影响了个人转移就业,也影响了整个家庭,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表现形式;一是思想守旧不解放,仍存在着男主外女主内,小富即安、小安即满,在家看孩子做饭种责任田;二是有部分农村妇女存在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不能遵守严格的工作时间,不愿走出家门创新业;三是有的远离市区,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来回上下班不方便;四是家庭条件较好的不需要自己挣钱,自己不愿意出来,整天和几个人凑在一起打麻将、东家长,西家短说闲话,无所事事;五是择业思想不健康,不愿意从事家政、清洁工、服务员等行业,追求体面的,轻松的待遇高的职业;六是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
(二)就业服务部门不能满足女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一是就业服务网络不太健全,企业用工、就业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没有形成供需灵活快捷、衔接紧密、覆盖城乡妇女的良性机制。二是各级劳动、就业、等相关部门服务不到位,没有全部形成发动—培训—转移就业—跟踪服务一条龙的格局。三是乡、村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差,有的仅挂了牌子,办公室人员多数是兼职,有其名无其实,作用发挥得不突出。四是企业用工不规范,一些企业在招工时,说得好,但实际待遇落实不到位,招得来留不住,导致一些妇女跳槽转岗。
(三)妇联组织抓培训工作不到位
农村妇女转移就业面临的是自身文化低,素质差,没有一技之长,在转移就业中妇女培训是关键,在妇女培训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县(市)级以下的各级妇联没有专项培训经费和场地,培训妇女只能与相关部门结合借住别人的力量来培训,比如我市是“中国皮都”从事皮革行业的85%是女工,妇联在举办皮衣加工、裁剪、裘皮裁剪制作培训时,由于受资金场地的约束,只能和就业局、工会、以及民办学校或用工单位相结合。二是培训覆盖面小,转移培训不能深入到边远乡镇、村,由于边远乡村的妇女由于路途远来市区不方便,导致一些妇女不能参加培训。三是培训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农村妇女的需求,在农村举办培训班,由于受场地、设备的约束,只能讲一些常规的技术,如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家政服务培训班等一些就地取材的短期培训,涉及到电教、电视教学、实际操作应用、在农村不能开展,导致培训单一,妇女转移不出去。四是培训内容不能与市场接轨,如市场需要的裘皮裁剪、缝纫机工、高科技的技术工,精细化工,理论性强,妇女有的不愿学有的学不会,导致一些中年妇女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