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因此,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无法逃避的现实。一份份简历石沉大海后,部分大学生有了自主创业的打算。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不少学生都曾有过创业冲动,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压力,造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望而却步”之痛。专家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走出“三重门”。
创业愿望——需“量体裁衣”
“商海沉浮太大,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稳定的职业。”青海大学大四学生小李说。虽然家境殷实,给他提供创业的本金并非难事,但至今未找到工作的小李始终未想过创业这条路。“就算我同意,我父母也会极力反对。”小李说,自己父母都是公务员,始终认为找份体面的工作才风光。
“缺乏‘闯劲儿’是大学生不敢创业的很大一块‘绊脚石’,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心存惧怕,而往往那些韧性闯劲十足、有着独立进取心的学生在自主创业上更容易取得成功。”在谈到大学生创业的自身条件时,已从事过5年就业指导工作的青海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周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周晶说,性格因素首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由于多年来中国“绵羊式”的基础教育,可能让很多孩子失掉了个性和创新精神,变得畏首畏尾。因此,大学生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让自己“闯”起来。同时,盲目地“闯”也很难成功。大学生在创业前,应对自己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性格气质分析,从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业方向和计划。
他认为,大学生初涉社会,社会交往能力不够、管理经验匮乏,并不适合高风险、高投资、高新技术要求的项目。开办书店、花店、小型培训机构等投资小、市场好、利润较低的项目,才真正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但需要家长和学生摒弃“做这种‘小本买卖’不体面”的思想,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自信创业。
自主创业:大学生为何迈不出第一步
吉林省长春市近日下发文件,对近3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困难人员,政府将允许其以普通合伙的方式,试办承担无限责任的居民服务类、科技服务类企业,核发资金数额为1元、带有“公司”字样的营业执照。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将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提供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扶持。
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几乎把创业门槛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限度。但令人尴尬的是,在如此宽松的政策下,站出来响应的大学毕业生仍是寥寥无几。近日,记者在吉林省教育厅了解到,吉林省2009年有14万名高校毕业生,其中已签就业协议的不足1/3,加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高校毕业生今年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们为何仍按兵不动、不敢走出自主创业这一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