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还孕育了具有独特历史特点和现代文学一脉相承的特色文学。
从辽、金时期到清代初期的数百年间,就有了帝王诗人耶律倍、完颜亮的《木牌题诗》、《念奴娇》,这是中原文化与北疆文化交融的产物。而赵佶和吴兆骞、方拱乾的《感怀诗》、《秋茄集》、《宁古塔杂诗》,则是流人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这时期文学史称流人文学崛起时期,为黑土地展现出了文学的曙光。黑龙江文学创作活动高潮叠起,有成就的作家不断涌现。东北沦陷时期出现的救亡文学与进步文学的形成,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哈尔滨沦陷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长达14年的法西斯殖民主义统治,虽然文学发展很艰难,但是,仍然诞生了一大批抗日爱国作家和抗日将士创作的诗歌。一类是爱国作家罗烽、萧红、萧军、金剑啸等发表的《说什么胜似天堂》、《全是虚假》等诗作。另一类是抗日将士杨靖宇、李兆麟等在极其低劣的生活环境下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露营歌》等。
最有影响的是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反应社会底层人物命运和向世俗挣扎、呐喊的文学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八月的乡村》、《端阳节》、《山区收购站》、《口供》、《胜利》、《四年间》、《两家船》、《落雾时节》、《当》、《白滕花》、《高尚人的哲学》等在大众中广为传读。萧红、萧军、骆宾基、白朗、关沫南、支援、姜椿芳等作家引起国内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萧红、萧军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关怀与推介。至今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仍然是国内外专家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
东北解放到六十年代是我省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特别是1945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黑龙江发生巨大变革,也是黑龙江的文学发展高峰期。塞克、舒群、萧军、罗峰、白朗、达秋、金人等相继回到黑龙江,延泽民、方行、颜一烟、公木、鲁琪、马加等也从延安等地来到黑龙江,他们一起开创了黑龙江文学的大繁荣。曲波、周立波、草明、马加、丛深、乌.白辛、鲁琪、巴波、严辰、沙鸥、方行、吴越等作家创作的《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原动力》、《江山村十日》、《徐秋影案件》、《千万不要忘记》、《冰山上的来客》、《炉》、《河灯》、《辰星集》、《寻人记》、《泪的花环》、《血染着我们的姓名》等作品响誉全国。十万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慷慨悲壮的生活造就了林予、林青、平青、梁南、王忠瑜、符宗涛、郑加真、门瑞瑜等一批以反映北大荒开发生活为主的作家和作品,与此同时,产生了韩统良、吕中山、郭先红、屈兴岐等一批工人作家和梁南、王书怀、刘畅园、赤叶、中流、林子等诗人,他(她)们的作品脍炙人口。随着全国各地的大批知青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形成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群。梁晓声、张抗抗、肖复兴、陆星儿、陈可雄、蒋巍、贾宏图等作家的小说和报告文学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一批本土作家茁壮成长,影响较大的有,王阿成、迟子建、王立纯、常新港、孙少山、王左泓、韩乃寅、陈玉谦、曲晓平、张雅文、李琦、周树山、庞壮国、葛均义、全勇先、老屯、张爱华、徐景辉、王鸿达、徐岩等。
进入新时期我省文学创作活动充满活力,硕果累累。自国家设立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就有锦云、王毅的《笨人王老大》,张抗抗的《夏》、《淡淡的云雾》,张林的《你是共产党员吗》,孙少山的《八百米深处》,王阿成的《年关六赋》,王风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获此奖项;自国家设立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之后,就有程树榛的《励精图治》、蒋巍、贾宏图的《大西洋此岸和彼岸》、贾宏图的《她在丛中笑》、《大森林的回声》,蒋巍的《在大时代的弯弓上》、《人生环行道》获此奖项;在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评选中,林子的《给他》获奖。在全国文学大奖规定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我省在此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张抗抗的《张抗抗散文集》、王阿成的《赵一曼女士》、迟子建的《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分别获得鲁迅文学奖。而迟子建三获鲁迅文学奖堪称全国第一人。常新港《独船》、《青春的荒草地》、《陈土的六根头发》,包铁军的《黑焰》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关沫南的《紫花与红叶》、关守中的《带枪的新娘》、中流的《爱的花苞》、《爱的微笑》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
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有,王忠瑜的《赵尚志》,王治普的《女大十八变》,修来荣的《陈龙传》,龙秀梅的《燃烧的烛光》,韩乃寅的《破天荒》,杨利民的《特殊故事》、《铁人轶事》、《地质师》,陈玉谦、曲晓平的《蛙鸣》、《插树岭》。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另外,迟子建还获澳大利亚、爱尔兰、中国共同举办的“悬念句子文学奖”,是我国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作家。
以上作品不仅仅是获得了奖牌,而且很受读者欢迎。有的图书三、四次印刷已七、八万余册,至今求者不断。有的影视剧多台多次播出仍受好评。
在各种文化载体互相交替、互相包融的今天,许多文学作品被不断搬上银屏,送给观众,产生了互相深化的效果。王忠瑜、张雅文、杨宝琛、鲍十、王立纯、陈玉谦、王左泓、全勇先、韩乃寅、龙秀梅、诚然、王洪彬、刘邦厚、唐飚的作品被搬上银屏,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
在我们的文学创作队伍中,有的作家将影视文学的创作做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另一只笔,成果斐然。被专家们称作黑龙江警官作家群的作家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共同的称呼是人民警察,而各自又有本职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创作。他们是程琳、兰景林、徐岩、陈春山、朱维坚、艾明波、尹成、陈洁、王明义。他们的影视作品《千均一发》、《一针见血》、《警中警》等来自于他们的工作、生活,无不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深受观众的喜爱。
简要盘点我省文学事业的历史,精神振奋。展望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的未来,重任在肩。我们有2525位省作家协会会员,149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6位签约作家,4位专业作家,还有一批老当益壮,仍然笔耕不断的老作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要深入挖掘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观察,认真思索,潜心创作,在这块黑土地上必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