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3岁高龄的王天介老人,在道外南十五道街的这片棚户区里已经度过了77个年头。
王天介的房子沉到地下半米多深,门口的炉灶占了过道的大半。再往里走,仅七八平方米的地方被马桶、脸盆、水桶“霸占”着。9年前这个地方是王天介和老伴住的外屋。穿过外屋便是小儿子住的里屋,两张床和电视柜使屋子只剩下仅容一人的过道。行动不便的王天介老人倚靠在床头,向记者讲起了大院的故事。
王天介住的这个大院差不多有一百年的历史。1921年,年仅6岁的王天介跟随父亲从山东老家“闯关东”来到哈尔滨,以卖蔬菜为生。王天介一家所住的这个大院原来是家猪肉店,店铺对面不远处是城隍庙。王天介一家人搬来时猪肉店生意不景气,空闲出了十余间房就租给像王天介一家这样闯关过来的人们。上屋每月1元,下屋每月7角钱。最初来这里租住的人很少,王天介一家经常换屋住。后来到这里租房的人越来越多,多数都是赶车拉煤、拉脚出苦力的人,青砖大院也热闹了起来。随着孩子们长大成家,每家房前屋后只要有地方就见缝插针地接房子,如今大院里已有36户居民。
1956年,大院由私产变成了公产房,房产部门给房屋进行翻修。虽然几经换瓦、贴油纸、做防水的修整,但房子还是漏雨。十几年前,大院西侧的房屋供水管线因年久失修彻底瘫痪,10多户居民没水吃,全家老少提着水桶在附近居民家借水吃,有的挺不住便搬出了大院。
王天介在这个大院结婚、生子,一家6口挤住在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大儿子结婚时,老两口把小屋间壁成里屋和外屋。二儿子结婚时,大儿子搬出了大院,唯一的女儿出嫁后,二儿子也搬走了,如今只有小儿子跟着自己生活。王天介和老伴住在外屋,小儿子和媳妇、女儿住里屋。
王天介说,老伴身体一直很硬朗,在世时每逢说起住新房的时候,王天介总打趣地说,“放心吧老婆子,你身子骨比我硬,就算我等不到,你也肯定能等到住楼房的那一天”。可谁知,9年前老伴突发脑溢血过世了。说到这儿,王天介老人哽咽了。“如今要动迁了,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住进新房的那天,只要儿子能住上新房,我们这辈子也没白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