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进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升级被当作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已有47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为三资企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今年3月到东莞调研时表示,东莞是贴牌生产搞得最好的地方,是30年来传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但是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内外因素夹击下,这种建立在劳动力密集型、外向型、加工贸易型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导致东莞土地空间、能源水源、人口重负和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东莞要把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升级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争取成为“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综合试验区”。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和设立研发机构,把生产车间提升为企业总部;鼓励企业创立自有品牌,扩大内销份额;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数量。
按照不同的企业和行业类型,东莞共选取了24家市级试点企业、80家内销试点企业和64家台资企业,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各镇街也分别选取代表性企业进行试点。
为了帮助面临诸多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今年7月,东莞制定了《东莞市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及指引》,规定来料加工企业注销前,工商部门允许投资方先设立一家筹办性质的三资企业,三资企业名称可沿用原来料加工企业的字号和行业特点,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同一处所有两家企业并存,并要求环保、消防、安监、海关等方面为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提供方便。
东莞还多次召开会议,决定取消三资企业的场地使用费、“三来一补”综合费用结汇手续费等行政性收费项目,涉及费用将超过3亿元。而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东莞还设立了10亿元的转型升级资金,目前东莞市财政局等部门正在研究转型基金的实施细则。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还表示,东莞将通过加大吸引境内外各类商业性融资机构进驻、筹建市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等形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争取今年全年新增中小企业担保额130亿元。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今年1—7月,东莞已有47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了三资企业,共有52家企业在财政扶持下,正在积极进行自主品牌创建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