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电,今天上午,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代表团来到了大寨实地采访。当年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已经变成一层 层绿林环绕山间;一层层梯田美不胜数;水库展览馆和企业布满坡下。大寨的巨大变化给记者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了这一切。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寨人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山劈岭大战狼窝掌,创造了中国农村建设的奇迹,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颗“政治明星”。海内外先后约有1000多万人去过大寨参观学习。当时全国几乎无人不知不晓大寨,大寨是当时中国地图上唯一能找到的村级地名。
团结沟渡桥
大寨曾经是“红色第一村”,全国农村延续了15年之久的“农业学大寨”运动。40年前,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在广阔的农村战天斗地,用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曾对中国的农业和农村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寨发挥名人名地优势,加快改革进程,目前已经形成物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支柱产业;还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十大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殊荣,并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大寨村人均年收入达7000元。
曾经来过大寨的一名老记者说,大寨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梯田现在大部分都已退耕还林:“山更绿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了,观念也更加开放,改革开放的成果写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大寨风光
在我们即将离开大寨的时候,一块牌匾上清晰地写着这么几句话:改革开放30年,大寨在变化,农村在变化。近年来,大寨以及昔阳的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后大寨要以红色旅游开发为主线,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大寨精神,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要以大寨精神再造大寨新优势,并以系列活动的举办为契机,推动旅游行业树立高标准运作理念,促进整体旅游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