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2日,又有一位发烧级的电影爱好者在网上推出了她最喜爱的10部国产电影:
1.《小城之春》(费穆导演);
2.《万家灯火》(沈浮导演);
3.《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导演);
4.《天云山传奇》(谢晋导演);
5.《青春祭》(张暖忻导演);
6.《人生》(吴天明导演);
7.《本命年》(谢飞导演);
8.《欢乐英雄》(吴子牛导演);
9.《活着》(张艺谋导演);
10.《任逍遥》(贾樟柯导演)。
在这个名单里,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名列第四。编排名单的影迷评价谢晋的电影说:"谢晋电影最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关注人物的心灵和命运。"在评价《天云山传奇》时,她说:"这部电影让我哭了四次。也许谢晋的电影确实是太过于意识形态化了,大学里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些情节和台词甚至让人觉得可笑。尽管如此,它还是又一次让我泪流满面。也许技巧和台词是会过时的,但影片真挚的情感却永远不会过时。"
两份出自网络的中国电影"十佳"名单,表现了普通电影观众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选择。有意思的是,对其他导演的作品,评价之辞都是溢美。惟独对于谢晋,忍不住要有批评。这就是谢晋和他的电影。
研究谢晋,必不可少地要研究中国电影业初期的那些元老级人物。
谢晋1923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
谢晋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上世纪30年代随父母迁居上海。1939年后,谢晋分别就读于大夏附中、稽山中学高中,中间还随父亲到香港住了一年。在上海和香港读中学期间,他对电影、戏剧发生兴趣,业余时间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受教于黄佐临、吴仞之等名师,参加学生戏剧活动,在剧中担任角色。
1941年,谢晋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1943年主动辍学,同年,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参加排演了多出话剧。就在这一时期,谢晋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
在谢晋的求学经历中,"1943年主动辍学"这句话很有意味。这一年,谢晋20岁,相信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已有了独立的认识。可能又因为这时的他已经对戏剧电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愿意在学校里继续读那些枯燥的表演课程。而跟随戏剧大师们进行戏剧实践,则可以培养更强的导演能力,于是就辍学了。谢晋的"主动辍学",肯定也没有得到家长的同意。据资料记载,谢晋的父亲是会计师,曾有意让儿子学理工或经济。"主动辍学",初显了谢晋对电影艺术的执著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