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始建于1923年,是国家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现正努力向全国示范性高中迈进。多年来,三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中央、省、市文明办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1987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6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3年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认识,以文明创建为动力,推动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
二十多年的“创建”活动,学校几届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制定了以“一把手”为总负责人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阶段创建目标和规划。通过深入学习《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全体教职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形成了共识。认识到加强“三个文明”的建设是体现“三个代表”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明确了一个目标,即“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示范和“龙头”的辐射作用。形成了三个共识,即“创建”工作必须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创建”工作就是为师生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创建”工作就是三中和谐发展的动力和保证。现在全校师生已自觉地把“创建”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
二、抓班子,抓好廉洁自律,提高综合素质,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始终把提高领导班子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看成是“创建”活动的关键。第一,坚持学习。第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把密切联系群众民主管理落到实处。第三,增强依法治校的观念,制定了有关“德能勤廉”的规章制度,做到三个转变,即从例行地执行党纪国法到主动模范地带领全体教职工依法治校;从每位领导抓好一条线的单线发展到多条线统领于文明“创建”的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从几个人抓到全员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第四,充分发挥党总支和职代会的监督保证作用,对学校重大事情和社会热点问题实行公平、公正、公开。
三、抓理念,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我校在“创建”实践中逐步明确和完成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四项定位”。第一,办学理念定位:“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第二,办学模式定位:“一体两翼”;第三,培养目标定位;第四,学校发展定位:把学校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示范性高中。
四、抓队伍,结合创建工作,努力塑造学高身正的教师群体形象。
首先,构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框架,即提高“三个素质”、“一个水平”,加强“一个重点”,开展“三心三爱三比”活动。其次,把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为塑造教师灵魂的载体,加强了师德建设,规范了职业道德行为。再次,通过每年一次“爱好你的每一个学生”的优秀教师师德演讲、“人民教师无尚光荣”的青年教师演讲、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结合”及教师培养目标的阶梯原则、骨干教师菜单式培训、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青年教师研讨课、教师基本功大赛、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共产党员佩戴胸章、德育研讨会等,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五、抓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德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
为扎实有效地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新一轮课改中寻求德育最佳结合点,做到抓实课堂教学这一德育的主渠道,抓好社会实践这一德育的大渠道,抓住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一德育的新渠道。构建了德育创新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搭建了平台。构建体验模式,引导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升华。在道德实践中,创办了学生业余党校,开展文明处室、班级、寝室、个人评比,创建无人监考诚信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民道德之我见”主题班会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开展了军政训练、“手拉手”学农劳动、艰苦磨练营活动、献爱心基金会(师生共捐款10万余元)、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在体验实践中,通过“理论学习、参与实践、答疑解惑、提炼升华”来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构建自我教育模式,推动德育的内化过程。通过食堂、宿舍学生管理委员会、值周班、纪律卫生免检班、校园文明岗、班旗班徽设计、大型活动组织招投标制、学生自创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张扬个性。构建陶冶模式,用校园文化滋养学生心灵。通过连续十八年的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文化节、文明月,校园之星评选等,做到“六个以”:以争做优秀“三中人”来激励人;以丰富的“创建”活动感染人;以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以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净化人;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影响人;以创建平安文明校园优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