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海关隶属于哈尔滨海关,属通关现场型隶属海关,辖区为绥芬河市,内设一个正处级缉私分局,一个副处级东北沟办事处,共有22个科室,实际在岗人数150人。监管的贸易方式主要为对俄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品种主要为木材、化肥、果蔬、建材、服装等。自1999年以来,监管货运量每年以百万吨速度递增,占黑龙江全省各口岸总和的80%以上,税收占整个关区总额的50%以上,监管进出境人员占全省各口岸总人数的30%以上。各项业务指标全面增长的同时,业务基础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1990年12月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首次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1年4月第三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1年12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2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3年8月被人事部、海关总署联合授予“全国海关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被哈尔滨海关党组评为关区先进集体。
绥芬河海关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职部门,形成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各项要求贯穿于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坚持“三个文明”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方针,提出鲜明创建口号,将文明单位创建与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紧密融合。做到年初有部署有规划,年终有考核有总结。为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基石。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关员政治素质和把关服务能力。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精神文明创建”专栏,为学习交流提供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学习实践海关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用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关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加强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教育,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移风易俗活动,培育文明工作生活新风尚。坚持文化育关,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物质投入,夯实文明创建的硬件建设。成立“绥芬河海关文化建设活动联合会”,以此为主体组织开展演讲、书画、摄影、征文、诗歌朗诵等专题活动,组织关员参与“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组织进行球类、拔河等体育竞赛和歌舞、器乐等文艺演出,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
坚持自建为主,共建为辅,发挥文明单位创建的社会效应。加强与地方党政、联检部门的交流互动,与边防检查站、检验检疫局签订文明单位共建备忘录,定期组织开展体育比赛、文艺联欢,业务交流研讨等共建活动,不断带动促进口岸“三个文明”建设的开展。每年都召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汇报会,主动向地方党政汇报工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热心为广大中外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开展特色创建,将文明创建工作拓展到境外,每当地方政府和企业通关遇到困难时,都积极与俄方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绥芬河口岸货运量连年增长提供了保障。
坚持依法行政,高效服务,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抓文明创建。认真贯彻海关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海关法律法规和贸易管制政策,不断提高接单审核、物流监管等工作质量,保持打私高压态势,维护口岸正常贸易秩序。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富有浓郁行业特色的群众性基础创建活动。组织所有窗口科室开展文明服务竞赛,对竞赛中涌现出的文明科室、班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每年都制定出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十项优惠措施,努力为口岸外经贸发展创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积极参加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的扶贫助困、捐资助学、送温暖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外树海关良好形象。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多措并举,有效化解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97年至今,我关在业务量逐年增长、廉政风险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连续12年未出现任何廉政责任事故。在绥芬河市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端正政风行风”评比活动中,连续12年被评为“最佳单位”,从2006年开始连续两年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