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村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长安镇西南8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村内共有8条街道,环村路环绕村周围,西一路、东一路贯穿村屯南北。全村108户,415口人,总耕地面积6150亩。
多年来,太安村党支部重党建,强堡垒,树标杆,合力建设文明新村,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村屯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实现了全村街道全部硬质路面,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100%,人均住房面积24.6平方米,砖瓦化率达95%以上。2007年,全村总产值实现4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50万元,商服及其他行业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700元,种植耕地449公顷中绿色食品面积达185公顷。太安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村,市级小城镇建设标准化村,党风廉政规范村,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标兵称号,2005年获得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国家级文明村殊荣。
国家级文明村创建非一朝一夕之功。太安村高度重视文明村创建活动,始终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村屯的重要内容摆上日程,不断提高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通过培养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优化新环境,注重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热情,扩大创建活动的参与面,增强全体村民创建文明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把文明村创建要求落到实处。
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措施。多年来,太安村不断加大村文化室、链球场、休闲广场、宣传栏的建设力度。2007年扩建了休闲广场,占地6600平方米,同时增加了绿地与硬地铺装,设置凉亭、座椅和停车位置,形成别具特色的街景休闲广场和道路绿带。增设了少儿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娱乐等活动场所,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同时添置了VCD、电视机、象棋、羽毛球等健身娱乐设备。太安村利用文化阵地常年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各种节庆日,由妇代会、团支部、民兵连联合组织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活动,村里还组建了由150人组成的秧歌队,丰富了广大农村家庭的农闲生活,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气氛。对考上大专院校的学生,村委会奖励该户500元,以村集体的力量鼓励培养人才。2007年开展了“十佳母亲”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不断深入,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促进邻居之间的团结、互帮互助关系,引导广大村民共建和谐、共享和谐。
调整种植业结构是实现促农增产增收有效措施。太安村以“幸福灌区”向南延伸为契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2008年水稻面积达200公顷,为建大型“无公害绿色”精致米加工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村里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头等有效形式,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发展以水稻、西瓜、甜菜等经济作物为主体的产业带。推广了“云祥”牧业小区成功经验,带动了全村牛、羊、猪、鱼业等养殖的全面发展,畜牧业总产值实现80万元,从而引导和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以农促畜、以畜带农”的格局。依托“农民协会”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2007年种植西瓜100公顷,仅此一项增加收入达240万元。充分发挥支部加协会的作用,2008年,通过支部和协会多方沟通,协助新建了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的淀粉加工厂,投资方投资了1800万元,建成后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年利润30万元,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
强化管理提高文明村创建水平。文明村创建活动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套正常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多年来,太安村着力抓好四个机制:一是目标管理机制。在《太安村文明村建设长远规划》中,把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作为创建目标,2008年底“十星级”文明户占总户数的60%,围绕这一目标,每年村委会成员与各户签订责任状,责任状的完成情况与村委会成员个人工资挂钩,并作为评先优模的重要条件之一。二是竞争激励机制。设立了“十星级文明户”奖励机制,满三年的十星级文明户每年奖励300元,满二年的十星级文明户每年奖励200元,当年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奖励100元,这样就使“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也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印发到户,村务、政务、财务公开上墙,使村民及时了解村中的情况,村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禽畜圈养和街路卫生门前三包,已经形成全村各家各户的习惯。四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村里每年都把文明村创建目标同经济指标一同下达,一起验收,针对季节性不同,农忙的时候干什么,农闲的时候干什么,年初都具体规划,做到细化、量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成绩属于过去,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在今后的文明村创建中,太安村将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谱写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