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村是“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是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全村现有518户,1752口人,680个劳动力,耕地面积698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760元,村总资产2.8亿元。全村有各类企业28家,企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近年来,我们村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促进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巾帼文明示范村,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小康示范村,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集体。元宝村是省、哈尔滨市及尚志市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是省妇联和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的帮建村。
元宝村自99年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以来,我们始终把创建文明村工作做为统领全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在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创建文明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上下功夫。我们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了《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特别是针对省文明委下发的《学习条例辅导讲话》中有关文明村建设的章节反复进行了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又通过村部大喇叭、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创建文明村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对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的领导力度,成立了元宝村创建文明村活动领导小组。把分管农村工作和村办企业的负责同志都纳入到领导小组中来,从而为加强文明村建设,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几年来,村富了,村民富了,但他们更加注重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在创建文明村中,我们把满足全村群众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村部建设了文化室、图书阅览室,成立了百人秧歌队,各厂区有供休息时娱乐的体育器材,团支部每年都要举行村民书法、篮球、象棋大赛。村里有规定,凡各联队、各厂区文化娱乐活动搞得好的,年终都有奖励;哪个联队和厂区有搞封建迷信活动、赌博的以及社会丑恶现象的,一经发现除处罚和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加倍罚联队长和厂长,把考核政绩与落实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向健康方向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要想搞好文明村创建工作,必须调动广大村民来共同参与,共同创建。开展多种群众性创建活动,是创建工作的首要基础。我们在广大村民中开展了“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已评出星级文明户346户,占总户数的98%,其中“十星级文明户”247户,占总户数的70%。在村办企业中开展了“文明职工”、“文明班组”创建活动。共评选出文明职工386名,占职工总数的98.4%,其中文明职工标兵147名,文明班组21个,占班组总数的95.1%。通过这些基础性创建活动,调动了广大村民和企业从业人员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也保障了我村创建文明村的有效开展。
1999年至今,我们村在环境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村11公里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为白色路面,其中镇区至元宝山公园的1100延长米大街为通村公路示范街。在示范街上,投资60万元完成了2200延长米排水工程,其结构为石砌盖板边沟和1700延长米彩刚栅栏建设任务。安装路灯,路边绿化树,街道实现亮化。统一订板杖子,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打了二眼深水井并上了水处理设备。新建了新村别墅样板工程和12栋标准化住房;完成了《暴风骤雨》纪念馆建设和1400平方米的宾馆;建设了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城门楼,景区内修整8米宽道路8条,2500延长迷,环路10公里。完成了万亩生态植物园建设,在园区内有珍稀树种72种780亩为观赏林。在新村别墅区西部建立了100亩的农业开发生态园区,被列为哈尔滨市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主要科研项目是尖椒、茄子、黄瓜、西红柿、丝瓜等新品种培育,以及高产高效玉米、大豆品种试验。2008年在省妇联的帮助下,改建为食用菌示范基地,发展黑木耳60万袋。99年至2008年初,我们村在环境建设上总投资1300多万元,整改拓宽了18条街道。在抓好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大力加强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给予农民的合作医疗政策,充分考虑元宝村务工人员复杂的实际情况,只要符合政策全部纳入合作医疗范筹,使全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现在我村兴办了3个卫生所,实现了村民常见病不出村,孤寡老人就医一律免费。现在的元宝村与著名的“元茂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都说:“这是党的政策好,村领导干部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全村干部群众努力同心建设全国文明村镇的结果。
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挖掘土改文化,努力开发农民智力资源,争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中不断前进,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