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7日讯 乌海不是海,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新型工业化城市,面积1752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人口50万,相当于澳门,1976年建市,只有30多岁。
乌海不黑,是名副其实的“太阳城”,一年没几天乌阴的天,全年光照时间,约比北京多600个小时,比南京多1200个小时。
乌海不远,从北京乘飞机,1个多小时后就能看到位于乌海境内的贺兰山脉苍凉的脊梁;如果飞机黄昏时抵达,透过玄窗可看到九曲黄河弯处,激发唐代王维壮怀诗情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乌海不偏,交通四通八达,包兰铁路、(丹拉)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109国道穿市而过。连接乌海的东乌铁路、临哈铁路、威武高速公路也在建设中。取道北京、西安机场,即可“飞天入海”。
乌海不寂寞。800年前,成吉思汗策马西行,甩着长鞭从这里驰骋而过。吹来的古道西风中,中国大漠秘境阿拉善的驼铃声声声入耳。乌海南端,“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又以香甜的米粮滋养了乌海没有血腥味的历史。
如果有人问,这里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乌海人会骄傲地说,这里能满足你对西部自然风光的所有幻想,我们这里是浓缩了黄河、草原、沙漠、绿洲、戈壁、山脉的“西部自然风光博物馆”。乌海可是黄河金腰带上一颗大名珠呢。
若说乌海的新时期建设之最,不能落下的是,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乌海是最早的一个,比深圳还早几个月。
乌海是没有农民的城市。从文明的角度,这一举措的实施具有更伟大的意义。城乡一体化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最好结合。
乌海是有远见的,如果回望历史,更能显示乌海的目光。历史上乌海本是游牧生存模式和草原文明的落脚地,但用来游牧的土地仅能养活百分之一农耕养活的人口。如果游牧不向定居农耕发展,就不会有工业文明需要的劳动力和土地;乌海迅速跨过了游牧史;如果户籍挡住了农民进城的路,也不会有顺利的城市化;也不会有中国的现代文明。乌海率先搬开了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挡路石,迅速有了高楼大厦,有了工厂机器,有了先进科技,有了再次还原的绿野青山。
城乡一体化,表面上看是城市景观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实际的过程却杂陈着诱惑和艰难,需要胸怀勇气、长舒广袖,需要认清自己,认清未来。乌海市副市长徐德林说:“乌海敢先啃这根硬骨头,首先是乌海较高城市化给了我们信心。2003年,乌海市的城市化率为85.9%,在西部50个地级城市中位居第二,在全区位居第一。据此判断,乌海市已经处于城乡融合阶段。其次,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接近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1亿元,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乌海市工业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工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可以预见到未来几年,乌海市工业发展在空间上必将向农牧业区域延伸。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反过来也可促进工业化进程。我们也是一项一项地分析,一笔一笔地算帐,充分权衡然后动手,避免了盲目的弯路和失误。”
4年的改革中,乌海以工业化思路调整农业、发展农业,走种养结合、产加销一体的集约化、效能化之路;以城市化思路建设农村、繁荣农村、管理农村,实行集中管理,自成体系运作,综合配套服务。2007年,乌海市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区12盟市第一位,在中国西部50个地级城市中居第2位。“其间也遇到重重阻力,甚至踯躅不前,但因为我们准备充分,预估很足。所以,走过来了”徐德林副市长说。
如今,“农民”成为乌海市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特定职业称谓,而不再是一种身份;从事农业生产的就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就是工人,不同的是农牧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就业的机会。
乌海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没有大手一挥,把农民赶开或遗弃,而是带领着他们逐渐适应城市的霓虹灯和富裕的文质文明。
乌海明白一个道理,农民快乐,城市才会快乐,中国才会快乐。
浏览乌海市地形沙盘图,发现流过乌海市区的黄河犹如中心一撇,规划有方的工业园区和滨河新区等,沿黄河带状分布,恰好组合成一个大大的“美”字。
乌海,如哺育她的黄河一样,将会一直美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