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草原绿色内蒙古——首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采访团参观采访了通辽科尔沁工业园区。
通辽处在东北三省的交汇点上,交通四通八达,可以直接接受这三个省的经济辐射,而且各项基础设施也都在改善之中,因此发展工业有十分优越的基础条件。通辽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资源优势和地处东北经济圈的特点,抓住中央振兴东北的良好机遇,于2004年建成通辽科尔沁工业园区,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突出培育了能源、高载能、建材、食品、玉米和蓖麻加工、医药6大产业集群和煤化工与氯碱化工、铝后加工、木材深加工三大后继产业。2006年科尔沁工业园区被正式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南区(木里图工业园区)位于科尔沁区木里图镇,距城区15公里,距京通高速公路7公里,距通辽机场9公里,距沈阳260公里,304国道、大郑铁路穿越园区,是通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业园区之一,被自治区列为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内蒙古东部最大的以发酵工业为主导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据了解,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企业和项目15家,协议引进资金80亿元,工业企业累计总投入27.9亿元,工业企业销售收入9.2亿元。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包括总投资28亿元年产30万吨味精的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的10万吨合成氨厂等企业项目相继入驻开工建设并投产。2006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到2010年,园区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上缴税金10亿元以上,可安置劳动力就业达2万人以上。
东区(东郊工业园区)的定位为医药化工、铝制品深加工、食品化工基地。东区位于通辽市东郊,是在东郊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提质扩容、完善配套、提升建设标准建设而成。总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内已有工业企业23户,其中市属企业8户,区属企业15户,2003年以来,工业企业累计总投入56亿元,已形成农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铝制品及加工、建材等四大优势特色产业。总投资5.5亿元年产15万吨保鲜肉的金锣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年产16万吨碳素的霍煤集团,总投资6亿元年产20万吨冰醋酸的中科天元,总投资4.5亿元年产5万吨建筑和工业铝型材的通亚铝业集团等大中企业纷纷落户东郊工业园区。2005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2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到2008年,园区入驻企业可达到30户以上,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上缴税金4亿元。到2010年,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上缴税金10亿元。
园区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完善。通辽科尔沁工业园区自创建以来,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边引进项目,走滚动开发的路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以大郑铁路为界,东部为工业区,西部为生活区。工业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建设14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元完成了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五通一平”建设标准。建有4万千伏安和6.30万千伏安的二次变电所两座,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准备建设2×2.5万千伏安的国能生物发电厂一座,每小时供气达到60吨。生活区规划9平方公里,10万人口居住规模;一期开发4平方公里,将于今年启动建设。
软环境也是吸引投资的关键所在。科尔沁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方略,按照“实施大项目,加快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确保重点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建成项目及时达产达效,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强化项目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了全区上下抓项目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园区建成以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五"期间通辽市共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9个,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3亿元,入驻企业达到321户。自治区级的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霍林河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分别为3.5亿元、5000万元,入驻企业分别达到201户、25户,2005年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亿元、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8000万元,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为招商引资搭建起平台。“十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工业项目936项,累计到位资金17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项,累计到位资金3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