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莺歌陶瓷的故事,要从尖山埔路说起。这里是当年莺歌陶瓷的发源地,也是俗称的陶瓷老街。
早在清嘉庆年间,来自福建泉州的吴岸等人开始在此制陶,因当地蕴藏大量适合塑陶的土壤,加上附近山林广阔,柴薪足供烧窑所需,于是,当地陶瓷业很快蓬勃发展。莺歌的陶瓷生产也逐渐从一般生活用品,发展到质精量大的工业瓷和建筑用瓷。
位于莺歌中学对面的尖山埔路,就是草创时期兴建的肩舍——十一间仔。直到今天,仍可看见一些被烟炭熏黑的老式砖砌烟囱。近年来,考街屋舍在陆续翻新后,已渐失古意,当年的老屋旧厂也多不复见,但越聚越多的陶瓷艺品店却显得热闹非常,短短不到一公里的尖山埔路,四五十家陶艺店栉比鳞次,每间店铺陈设的风格、商品各异,是游逛寻赏精美陶艺的好去处。在此可找到各式实用的生活器皿和创意陶器,货色齐全、价钱合理,风格上则古朴、新意兼具;其中也有不少是当地艺术家所创作,为莺歌陶瓷艺术注入新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