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6日讯 6日,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行记者一行来陕西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不仅惊讶于汉阳陵气象万千的地下世界,更是感慨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了解,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交界的渭河北岸五陵塬的二阶台地上,西依厚土台塬,南北俯瞰渭泾河川,是绵延36公里、气势恢宏的西汉九陵之东首。
来到高高隆起的景帝帝陵封土前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除了四周开阔的田野和脚下修整完好的地面外,毫无其他任何装饰与布置。用博物馆副馆长王保平的话来形容,这里是“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
为了保护地下文物,博物馆的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建在了地下,只有一个不大起眼的通道延伸到地面,引领人们走进这座叹为观止的地下奇迹。
步入地下大厅,首先看到的不是沉睡已久的文物,而是利用各种现代材料搭建起来的展厅设施。
抬头看屋顶,一道道厚重敦实的巨形石柱整齐排列。为了能够与陵墓土遗址风格更好地结合,设计师摈弃了钢结构支撑,而采用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大梁,其中最大跨度达三十四米。用王馆长的话说,在这上面开汽车也不成问题,它们为地下展厅的安全稳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深入展厅,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挡住去路,墙内柔和灯光照耀下的就是一座座已经发掘的遗址坑道。博物馆的王馆长说,玻璃分三层,间隔层都是真空,外层玻璃具备防火功能,而内部两层则被镀上金属膜,通电后即可发热,从而防止因幕墙内湿度大而在玻璃表面产生雾气。这种玻璃幕墙的运用既不妨碍游人参观,又能够有效控制坑内温度和湿度、防止虫害和霉菌以及遗址内文物的干裂。人在墙外,看到的是两千年前的人类文明遗存,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又为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文物的破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跨越两千年的完美结合。
2005年10月,参加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1000余名中外代表参观了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认为这种保护方式开创了我国大遗址保护的新模式,是“一项杰出的成就,是其他古遗址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