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置室
|
护理小组合影 |
|
人 间 天 使 情
走进市一院心内一科病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熠熠生辉的牌匾:“刘雅君护理小组”。一群头戴燕帽,面带微笑,身着洁白护士服的白衣天使们正在病房里穿梭奔忙。她们动作麻利而不慌乱,工作认真却不刻板,微笑的话语,轻柔的动作,像春风般的拂过了病人的焦燥的心田。
心内一科每年收治病人数以千计,抢救危重病人数百人。这期间刘雅君护理组的每一名护士都有感人的事迹。一天深夜,急诊室送来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当时病人呼吸衰竭,二氧化碳分压高达140MMHG,需紧急安装呼吸机辅助呼吸,刘雅君护士长顾不得一天的劳累,风风火火的赶到医院,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调试呼吸机,协助医生为气管切开的病人安装好机器,又为病人吸痰、雾化……等病人病情稳定下来,天已大亮。当时病人机体储备能力已消耗殆尽,身体受压半小时就发红、出泡,为了让病人平稳度过危险期,护士们三天三夜没离开那间病房,每隔半小时为病人翻身、吸痰,为起泡的皮肤护理,还要为疮口更换敷料,指导家属为病人调理饮食等等,后来又成立了特护小组。在工作强度大,人员少的情况下,劳累一天的护士们夜间还要接着特护,第二天还要再上半天的班,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可是有谁知道护士们下班回到家中躺在床上却一动也不想动了。
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护士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她们中有的撇下了不满10个月的孩子,有的都顾不上照顾家中生病的老人,有的放弃了夜大的课程……但是大家都把工作放在了首位,把个人的困难默默的埋在了心里,每天每夜繁忙而有序的工作着。病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一个口型,甚至家属还不明白,而护士们却能够准确的了解她的意图。经过精心护理,病人痊愈了。出院那天,老大娘和她的儿女们给护士们送来了鲜花,以感谢一个多月来护士们的细心护理,鲜艳的花朵映衬着每一位护士憔悴但却微笑的脸庞。
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刘雅君护士长向记者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说到动情之处,刘护士长竟潸然泪下,她说,“她不对住护士小组的护士们,看着她们如此辛苦,我很心疼她们,可是没有办法,病人们离不开我们……“
主要事迹:刘雅君护理小组于2001年由我院命名,她们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护理岗位上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注重科研,其一项科研曾获全国第二届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保持着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赞誉;人才培养是小组发展后劲,高等教育面达100%。护理小组被授予黑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直卫生系统整体护理工作先进科室。她们所在的科室还是三届的劳模集体,并3次被授予省、市级“青年文明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