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人雕像前,张克难老师感慨万千 |
东北网6月9日电(记者邱士民 黄健) 41年前,他从北京随着铁人王进喜第一次来到大庆,那时的大庆除了石油工人居住的干打垒,还处处是荒滩。41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当他故地重游,大庆已变成了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9日下午,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的铁人像前,参加本次“网络媒体龙江行”活动、来自国新办网研中心的张克难老师讲述了他与铁人和大庆曾有过的一段特殊缘份。
1966年9月,当时17岁的张克难还只是北京四中的高二学生,适值打出新中国第一井的铁人王进喜作为全国工业战线的劳动模范进京参加国庆庆典。时任学校团支部副书记的张克难,有幸与其他一些做的中学生代表一起,参加了王进喜的报告会。亲耳聆听钻井英雄的演讲、亲眼目睹铁人的风采,让他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学子激动万分、兴奋不已。
“现在的孩子追的是歌星影星,我们当年追的是劳动模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张克难的感慨中,透露着他对当年那场报告会的记忆之深,以至事隔多年,仍难以忘记当时铁人给他的亲笔签名:向红卫兵小将学习!
正是在这次报告会上,对学生们提出到大庆看一看。而在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大庆还处于保密状态,对外来参观者要求极为严格。经过当时的石油部部长康世恩批准,并请示了主管经济工作的余秋里同意后,这些学生最终于当年10月踏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
如今,从北京到大庆的路程不过十几个小时,而40年前,张克难一行随同王进喜,辗转大连、哈尔滨等地,用了几天时间才到达当时在地图上甚至没有标注的大庆。10月的大庆已经进入了冬季,学生们刚刚到达便遇到了一场大雪,他们与石油工人一起住进了干打垒。
在大庆的三天里,他们用两天的时间参加了秋收,最后一天参观了炼油厂,以及闻名遐迩的1205钻井队,上了井架。
在张克难的印象里,当年的大庆还很荒凉,除了井架和干打垒,只有一个比较现代化的炼油厂。
“40年后重返大庆,心情很激动”,张克难说,这次受邀参加“网络媒体龙江行”活动,故地重游,也为大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铁人虽然已经离去,但“铁人精神”却在大庆乃至整个龙江大地上生根发芽,为龙江振兴发展续写新的辉煌篇章,演奏着更强的时代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