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7日电 题:思源不忘回报 善举构建和谐--哈尔滨建华百货商店总经理徐建华
|
徐建华 |
徐建华,55岁,哈尔滨市建华百货商店总经理。经商20年来,她以老老实实定价,实实在在做人为宗旨,生意越做越火。她致富不忘国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她先后获得全国光彩之星,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十大女杰”提名奖、省、市巾帼建功标兵,省、市先进个体标兵,市二十八届、二十九届、三十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她所在的商店被评为全国文明诚信示范店、省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被大家誉为个体业者的排头兵、带头人。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商战中的胜利者
1984年还在道里粮管处工作的她,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从朋友那东拼西凑了2000元钱,开始了她的经商生涯。
1986年,她申请得到市道里区在透笼街增设的摊位,成为合法经营的个体业户。从此,凭借她的忠厚、诚信的待人理念使得她在商场中如鱼得水,生意越做越火。1989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开始红火起来,她通过实地考察,做起了跨国生意,向俄出口火机和自动雨伞。1998年她凭借商人独有的敏锐眼光,在顺德办起了打火机厂和雨伞厂,由一个小小的个体业户向企业家的行列迈进。
注重售后服务严把质量关,老老实实定价,实实在在做人,是商店的宗旨。徐建华总讲“任可咱自己吃点亏,也不让顾客有损失,不管什么时候都得让顾客说咱一个好”。徐建华的这一个“好”字的承诺需付出很大的努力,这里有过季积压的商品的损失。一年来光是给顾客退换货损失的金额就有上万元。她靠着诚实的劳动和文明赢得了全省顾客的好评和赞誉,所经营的产品远销俄罗斯幅射东宁、黑河、满洲里等边境贸易口岸,并直销全省各大商店及个体商场。
上分国忧,下解民愁,积极安排和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她一方面优先录用下岗职工在店内工作,另一方面以商品代卖的形式帮助他们:凡有下岗证的来该店都可享用代卖商品的优惠条件,提出“挣钱算你的,积压货物算我的”,“卖不掉,可退货”等口号,帮助下岗人员经商,消除了他们的无资本经营,怕亏本、怕赔钱的后顾之忧。为了鼓励下岗职工自谋出路,她还在哈市商店首家挂出了“引路牌”,上面写到“下岗的姐妹们,请振奋精神,下岗出路有千条,信心决心很重要,看看我的经商史,信心决心全找到,谁有困难我来帮。”并把她的经商体会写成小册子挂在引路牌下面。这一举措给很多下岗职工以精神鼓励,纷纷走上了经商之路。
下岗职工刘贵喜夫妇就是在徐建华的热心帮助下,摆脱贫困,走向致富之路的。当初,一没本钱,二没经验的他们找到徐建华,请求其帮忙找出路,徐建华先是帮他们租一个临时摊位和住房,又帮他们选项目,联系进货渠道,同时借给他们8万元钱做本钱,向其介绍一些自己的经商体会,之后又不定期的借给他们10万、20万、50万,夫妻俩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实力的个体业户,不仅夺得了全国知名品牌针织内衣“青岛红妮”在哈市的总代理权,又取得了东北三省的总代理权,并投资近300万元买了一处近500平米的门市房,成了透笼市场针织品批发的大户。除此之外,还在长春黑水路批发市场买了一处30平米的精品屋。刘贵喜夫妇也学习徐建华的做法,先后帮助下岗职工50多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经商之路。
像刘贵喜夫妇这样受到徐建华帮助的人很多,她先后拿出200余万元,作为他们的流动资金,先后帮助了250余人彻底脱贫,有的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经营店。
关注社会,为民所言,做无愧于人民的人大代表
自1997年当选为哈尔滨市人大代表至今,徐建华牢记:身为人大代表一定要为人民办实事,替民所言。他先后向市人大、市政府和区人大、区政府等有关单位反映有关城市规划、市区建设、中小学生饮食卫生、社会办学、社会治安、净化网吧场所、饮食业餐具强制性消毒、消除乱贴乱画、改善居民楼二次供水卫生、打击市场欺诈行为等问题建议200余项,每一项建议的提出,除参加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活动外,她还注意做大量的调查研究,使所提建议,既有现象的反映,又有原因分析同时提出改进工作的设想。对反映的问题她坚持跟踪问效,不达目的不收兵,为群众解决了很多难题。
2000年徐建华代表被市区人大常委会派往广播电台参加“837人大代表在线”栏目倾听百姓呼声时,直播间热线不断,群众纷纷反映身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希望能帮助给予解决。直到节目结束时,群众的反映还很热烈,于是她便留下了单位的电话。这样公司电话便成了群众热线,当天就接听了四十多个电话。在群众热线反映出的问题当中,她觉得南岗复华小区D8栋楼近60余户居民三年来吃“夜来水”的问题噬待解决。
第二天,她便从繁忙的店里抽出身,到复华小区D8栋楼现场考察,居民反映,这里接水时间都在半夜或凌晨3点后,三年来没睡上一次安稳觉。她感到责任义务的重大,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她先后十几次去房产段、该区建房单位,几经周折,找到责任单位后,采取“跟班”方式,天天去该公司追踪事情处理进度,终于同房产公司工作人员一起查出了这里吃“夜来水”的原因。原因找到后,她又同有关部门沟通,找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经过近二个月的时间,复华小区D8栋楼居民吃夜来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该栋居民非常高兴,称人民代表真是为人民办事啊。通过这件事的落实解决,更增加了她为民办实事的信心。以后她用同样的办法相继解决了居民楼二次供水卫生的问题。主管房产局非常重视,投入了千万元资金,对全市200多处水箱进行了改造。采用高科技含量的变频恒压给水技术,更新了总计11000多米的给水管网51处,并对所有水箱进行了春秋两次定期冲刷,真正让市民吃上了放心水。
数不清多少个严寒酷暑,她抱着坚定的信念,舍小家为大家,从大局出发,失去了多少次挣钱的机会,她都无怨无悔。在全省优秀代表经验介绍会上,徐建华的发言得到了省人大领导的高度赞扬,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急党和国家之所急,热心投入公益事业
在经商的二十几年中,她始终把回报社会当作她义不容辞的责任。连续几年购国库券80多万元,仅1993年一年就认购20万元,用于扶贫救困、助学、助残、为烈士家属、亚冬会、索菲亚教堂、1998年抗洪、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近65万元。
为了让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大学生重返校园,她与那些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结对子,无偿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所需费用。来自伊春曾就读于哈尔滨市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于已和就是她资助人之一,于已和的家被一场大火全烧光了,其尿毒症复发,全市人民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爱心使于已和成功换肾,可在养病上又有一个大难题,透析、吃药每月需要三千余元,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学生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给于已和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她毅然与其结对子,除了生活上给予他照顾,还经常不定期地给予经济方面的资助。有一次,当徐建华把2000元钱交给他时,于已和两眼含泪,说:“徐姨,我欠你的太多了,我不能再花你这用辛苦挣来的钱了,如果这样我还真不如去死啦”。徐建华怕他真想不开,一方面联系保险公司,让于做保险业务员,并暗中找亲戚朋友在于那投保,让于赚钱以此增加他生活上的信心。另一方面让他的哥哥来她家给弟弟妹妹的孩子做家教,以补济家中的困难。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徐建华多次抽空去医院看他,于虽因病重无法讲话,但她从他那满是泪水的眼睛里,那感激的目光中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也领会到了于的心事。她向于保证,会像以前一样,帮助于家。此外,徐建华还与三名大学生结对子资助其资金2万余元。
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哈尔滨,当得知抗洪一线急需雨衣时,她先后送去了近两千件价值三万余元的优质雨衣。面对远道而来的顾客拿着钱空手而归,员工们很不理解,时值雨季,加之抗洪,抢手的货不卖,到手的钱不挣,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嘛?而她说,这些都是抗洪急需品,一件也不能卖,人不能光为钱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接着,她又在店内立了条规矩:凡是支援抗洪的单位来进货一律免费赠送雨具。在有关部门在道里举行的赈灾义演大会,她毫不犹豫地捐了5万元。当听说解放军守堤受蚊虫叮咬之苦时,她又为驻守在松花江边的81208部队送去了价值二万余元的1500桶杀虫剂。之后又多次与业户们到大堤慰问解放军。灾后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她的关注,为重建新发镇老年公寓,她送去了现金5万元。在抗洪抢险中徐建华先后捐款捐物20余万元。鉴于徐建华在抗洪抢险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被评为全省个体业者中仅10名“抗洪先进标兵”之一的称号。2005年沙兰镇小学被淹,近百名学生受灾,省个协又组织慰问,徐建华得知后又无私捐款捐物。2006年新农村建设又捐款5万元,得到了省领导的一致好评。
有了钱,夫妻俩没有忘记亲情,他们无私援助弟弟的孩子去美国上大学,全力支持妹妹孩子在北京深造;他们还给弟弟、妹妹、老人都买上了高档住宅,而自己还住在老式的旧房子里。他们无怨无悔。在这个大家族里,谁有困难,夫妻俩都伸出爱心之手。在他们的带动下,家族上下团结和谐。敬老爱幼。在社会上树起了团结和谐的家风,曾被省市领导授予“齐鲁家风”四字牌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