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胜军 |
东北网9月7日电 题:殚精竭虑为农民--哈尔滨市新发红十字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
战胜军同志,195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哈尔滨市新发红十字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30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履行救死扶伤神圣职责,心系群众疾苦、致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把保障农民的健康当作最大的幸福。把为农民患者解除病痛当作最大的快乐,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农民患者的普遍称赞,得到了周边群众的由衷信赖。
他扎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把微笑带给患者,把痛苦留给自己,忘我工作,无私付出。累计主刀手术11000例,抢救危重患者6000余例。为了改善医疗条件,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他殚精竭虑,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把一个不能做任何手术,帐面仅有100多元钱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成目前拥有15个科室,90多张床位,可做妇科、产科、普外科、骨科等百余种手术,拥有固定资产1174万元的“一流农民医院”。在他的带领下,全院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跨上了新台阶。自1985年第一例成功地进行了胃穿孔修补术,到2004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0年间,战院长在新发医院创造了15个成功的“第一例”。新发医院也成了附近乡镇中小有名气的“农民医院” 。
他处处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了把农民就医的费降下来,1998年以来,医院制定了三项“铁规”,一是实施单病种最高限价,医院有一块醒目的公示板,各种手术最高限价一目了然。二是做到“三个不准”,就是不准收红包,不准勒卡病人,不准开大处方。战院长多次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强调,收红包既坑害农民,影响医院形象,又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坚决杜绝。他说:“我是院长,和大家一样,收了红包就下岗。”他还说:“效益好坏不在开不开大处方,而在于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农民信得过你,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就多,效益自然就会好。”实施三不准给医院的医德医风带来了很大的变化。98年以前,住院的患者或许会琢磨给医生送多少红包。98年以后,住过院的患者就会告诉你:在新发医院你根本不用送红包。他在全院大会上承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如果我收一个红包,你们可以收十个。三是严把进药收费关。医院成立了药品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用药目录,采购员必须按目录进药,每一次进药都要经药库申请,药局审核,临床大夫审核,会计审核,院长审批等5道关口,所有药品一律从厂家进货,降低了药品价格,目的就是降低药价,让利给农民。实施“三不准”等规定和措施后,医院杜绝了收红包拿回扣的事情。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医院制定了《医患协议书》,《告患者书》,详细告诉患者各种诊疗所需费用,以及对医生收红包,超标准收费的处理办法,还公布了百余种疾病的限价收费标准。这些措施的实施,既为解决医德医风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又从根本上维护了农民患者的利益。
多年的农村实践使他深知农民看病就医之难处,也深感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之重要,所以,战胜军为自己的未来定了目标,那就是哪怕倾其性命,也要实现新发医院的发展蓝图——建一所一流的“农民医院”。即便是在他身患癌症仍念念不忘这个目标,为筹建农民医院不懈的工作顽强的拼搏。
为了培养医院的后备力量,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很大投入,每年都送2—3名技术骨干到大医院进修,他积极引进人才,1999年以来,先后从哈医大,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医学院,省市卫校等院校引进了60名毕业生,为了使他们扎根农村安心工作,他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甚至婚姻大事。因此留住了人才,解决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他勤俭办院,不断地改善医疗条件,购置了500毫安X光机,彩超,生化分析仪等,使医院成为设备,技术服务一流的一级甲等医院。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十年三劫。1994年1月,他突发心梗,晕倒在手术台旁,2001年2月,再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查系再发性心梗和室壁瘤,做了动脉搭桥和室壁瘤切除手术,2004年10月,又被诊断患了肺癌,他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按照常规这种手术加化疗至少需住院一个半月,而他术后半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一边化疗,一边坚持工作,一周内两次因体力不支,在给患者做手术后晕倒。看到他还象以往那样拼死拼活的工作,作医生的爱人既理解又心痛的说:“自己多保重吧,没了命什么都干不成了。”这个道理他怎么会不懂呢,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就要为农民服务,我离不开医院,离不开患者,只要我还能站着,就要坚持上手术台,为农民治病,死了也不后悔”!
这位基层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用自己踏实的行动谱写了一首人生的赞歌,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以奉献为荣,以工作为乐,这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他常说:“当一个人把个人价值追求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无论他在什么岗位,人生都会焕发出别样的美丽”他以身作则,恪守职业操守,廉洁奉公,艰苦创业,以全部的心智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带出了服务优良,作风过硬的一支基层医疗队伍,建立起了全新的医患关系,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爱戴。还先后荣获第三十届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哈尔滨十大感动人物”、“第二届中国医师奖”、市第三十一届“特等劳动模范”、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省第五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第十届劳动模范和中共十七大党代表。
2006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在“时代先锋”栏目中介绍了他的先进事迹并被拍摄成电影“生命”搬上了银幕。国家卫生部高强部长称他为“医务战线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