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7年11月1日黑龙江垦区第一个畜牧场――“萨尔图种畜场”诞生,垦区畜牧业整整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从最原始的简单养殖到标准化饲养,从畜产品的粗加工到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再到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创造了“中国驰名商标”,农垦人用勤劳和智慧在共和国畜牧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十五”以来,垦区上下认真落实省委“主辅换位”战略思想,大力发展“两牛一猪”为主的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5.9%提高到2006年的26.1%;畜牧业增加值由10.3亿元提高到36.6亿元,翻了近两番,六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2006年垦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8.7万吨、5.3万吨和93.6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28.6万吨、2.7万吨和65.6万吨,六年平均分别增长了25.3%、11.2%和22.3%。畜牧业已经成为垦区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主要标志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还体现在发展模式上的定位,即:形成了龙头企业强力拉动的产业化经营优势;形成了以科技为支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动物防检疫体系优势;形成了持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畜牧发展模式。
多措并举努力建设畜牧业支柱产业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省农垦总局党委高瞻远瞩,提出了“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全省率先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没有现代畜牧业作支撑的农业是不完善的现代化农业”。全局上下统一认识,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垦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产业,当作实现富民强场的重要举措,确立以发展“两牛一猪”为主线,以龙头带基地,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全力推进畜牧专业场、家庭牧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规模化生产步伐;实行政策扶持、科技支持、资金投入、龙头带动、强力推进等措施,近年来垦区每年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4亿元左右,畜牧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以完达山乳业、北大荒肉业、北大荒牛业等为标志的垦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形成强劲的产业拉动力量。目前垦区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400万吨,年处理鲜奶能力77万吨,生猪屠宰能力500万头,不仅具备了加工转化垦区全部农畜产品的水平,同时牵动和辐射了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
――“两牛一猪”发展主线突出。在奶牛生产上,依托完达山乳业龙头,突出建设哈尔滨、牡丹江、宝泉岭和西部分局等四大奶区基地,垦区龙头带基地的区域性产业重点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四大奶区”奶牛数量占垦区总数的88.9%,牛奶产量占垦区总产量的88%;在肉牛生产上,依托红兴隆分局北大荒牛业和九三分局肉牛屠宰加工厂两大龙头,重点建设红兴隆、九三分局两大基地,两个分局年肉牛存栏达24.27万头,出栏14.4万头。北大荒牛业年屠宰肉牛5万多头,成为全省肉牛屠宰量最大的企业;在生猪生产上,依托宝泉岭分局北大荒肉业,全力推进基地建设,生猪三级繁育体系已经形成,目前垦区有原种猪场41,繁殖母猪存栏17.8万头,年出栏生猪320万头,是发展产业化前的4.8倍。
同时,绥化、哈尔滨等分局因地制宜实行一场一策、一队一品养殖,推动了肉鸡、珍禽、狐貉、鹿、野猪等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
――养殖小区建设成效显著。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全力推广规范化饲养技术。截止2006年末,垦区共建各类养殖小区1284个,其中奶牛小区455个、肉牛小区398个、养猪小区225个、养羊小区164个、养禽小区42个。奶牛、肉牛和生猪小区饲养比重分别达到39.85%、28.09%和33.46%;2007年垦区将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0个。
――新技术推广水平提高。推广的奶牛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冻精配种等科技,使奶牛平均单产达5.3吨,比全国高出40%;推广的肉牛品种改良和快速育肥技术,使肉牛24月龄出栏体重达到500公斤,胴体率达到53.5%以上;推广的生猪三元杂交、全价配合料、直线育肥等技术,使生猪瘦肉率达65%-67%,180天体重达100公斤,出栏率140%。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建立了垦区畜牧业发展基金和饲料地优惠等政策。加大对畜牧机械化投资,全局养殖户实现了100%机械榨奶;拥有各类青贮机械508台,青贮实现100%机械收割;拥有永久性青贮窑5320个,总容量102万立方米;畜舍总面积达814.3万平方米,其中奶牛舍面积为192.9万平方米,每头牛平均6.3平方米;肉牛舍面积188.9万平方米,每头牛平均3.8平方米。
――防检疫体系网络化健全。三年来垦区投资逾亿元装备各级防检疫化验室,增加技术设备5100多台(套),建成重点实验室115个、管理区防疫所740个。建立了宝泉岭、红兴隆无规定疫病区,涉及22个农场及11个县(市),为垦区和全省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北大荒人在创造了现代畜牧业发展高速度的同时,也向世人奉献出一份份真情。在“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一杯奶强盛一个世纪”、“道德产业,良心工程”的旗帜下,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出绿色、安全的放心食品!在奶业生产上,严格执行《绿色食品奶牛饲养技术规程》,实施“放心奶”工程,即饲料生产科学化、奶牛饲养标准化、挤奶生产集中化、防疫灭病规范化、鲜奶加工现代化。按照产业化生产要求,以生产绿色生鲜原料奶为保障,实行全程控制和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乳制品;在肉业生产上,重点抓好《绿色食品生猪饲养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肉牛饲养技术规程》的实施,严格控制出栏肉牛和生猪的品质;严格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动物疫病测报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畜牧基地建设上,严格执行畜禽饲养管理标准化制度,确保畜产品的绿色特色优势。完达山乳业投资1.2亿元,引进英国APV组合的UHT杀菌系统、APV配料、计量标准化系统、CTP中央清洗系统等国际一流的专业液态奶生产线,在生产设备上导入国际领先的标准化和超高温灭菌技术。在产品品控上实行HACCP封闭质量管理系统,全方位监控鲜奶品质。投资1000万元装备的监控装置,被誉为流水线上的电子眼。每个车间、每条生产线、每道工序都装备了精密的质量检测设备,组成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五级检验网络,实现了对乳液及乳制品成份含量、微量元素、重金属、维生素、氨基酸等技术指标进行的全项检测。完达山乳业根据新生婴儿特点,模拟母乳营养结构,相继研制开发出一段、二段配方奶粉,产品参照国际标准配方,添加了来自牛初乳中提取的天然免疫活性物质、牛磺酸、促生长因子等,使之更加适合婴幼儿生长需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独特配方的绿色食品群体生产厂家。到目前已有23种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绿色食品品种多、质量上乘的上榜企业。
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的北大荒肉业集团公司,全套引进德国伴斯公司、荷兰斯托克公司等世界领先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生猪屠宰分割生产线采取三点式低压电麻、真空刀采血、蒸汽脱毛、火焰燎毛、同步检验、冷却排酸、真空包装等欧美先进工艺,实现了全程预冷、精细分割、规模化冷链生产。北大荒肉业“冷鲜肉”等系列产品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05年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生产线,完全按照欧盟和美国农业部确定的标准设计,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屠宰加工设备,严格按照欧盟标准(EU)和美国农业部(USDA)标准以及当今食品行业的HACCP标准,生产的“绿色肉”、“安全肉”、“放心肉”远销全国各地,出口到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
壮大龙头全力推进产业化快速发展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关键是实现畜牧产业化发展!”这是垦区各级干部群众达成的共识。进入“十五”以来,垦区围绕实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确立了集团化运作强化龙头、规模化经营壮大基地、科学化饲养提质增效,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依靠资产重组壮大龙头。垦区过去有大小奶粉厂40多家,由于经营分散、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加上经营机制原因,造成多数奶粉厂经营困难,出现长期拖欠奶款现象,影响了群众发展奶牛积极性。为振兴垦区乳业,垦区实施了以“完达山”为龙头的名牌牵动战略,2000年通过收购、控股、租赁等形式完成了与垦区及省内28家乳品企业的重组联合,并抢抓机遇,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液态奶生产能力,完达山乳业牵动辐射了垦区55个农(牧)场和27个市(县)的奶牛养殖业发展,企业每年为养牛户兑现奶资4亿多元。经过改革、改造、改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完达山”成为国内驰名品牌。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辖41个生产厂,拥有员工4000多人,拥有良种黑白花奶牛30多万头,机械化挤奶站230个,制冷式收奶站330个,年加工无污染、无公害优质鲜奶50余万吨,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中国首家绿色食品乳品生产基地。完达山乳业可生产乳、乳制品、米麦制品、豆粉、饮料和保健食品等6大类91种产品,其中有四种产品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6月21日,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完达山”以21亿元的品牌价值列第300位。
集中财力建大龙头。完达山乳业的快速壮大,拉动了垦区奶牛业的迅猛发展,也更加坚定了垦区构筑大龙头和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心。2003年,在宝泉岭分局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年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厂,组建北大荒肉业集团公司,使该区域的生猪生产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成年出栏一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小区150多个,还建成了饲料加工厂、包装塑编厂、猪血深加工生化制品厂,以及20万吨冷链等集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价值链经营体系。为了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依托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优势,2004年他们走出垦区与黑龙江望奎县合作又建设一座年屠宰加工能力为200万头生猪的生产分厂。
2005年4月,投资1.9亿元建设的年屠宰肉牛10万头的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引入世界一流的德国伙斯公司和荷兰施托克公司的生产设备,生产上采用欧盟和美国农业部标准,实现当年施工当年投入生产。2006年屠宰肉牛5万头,拉动了分局内12个农场和周边地区肉牛养殖业发展,去年这个分局肉牛饲养量达29.2万头。围绕龙头建基地。截止2007年6月末共建设肉牛养殖小区245个,肉牛集中育肥场420个,有各类家庭繁殖肉牛场4820个,饲养基础母牛7.7万头,2006年计划出栏肉牛6万头。五九七农场依托龙头加大力度建设基地,一年建成肉牛养殖小区56个,全场年出栏肉牛达1.7万头。
北大荒鄂尔多斯羊绒股份有限公司的建成拉动了建三江分局绒山羊养殖快速发展,绒山羊存栏达60多万只,并辐射附近周边市县和东北地区;以友谊农场500万只大鹅屠宰厂为龙头,带动了周边农场和集贤、宝清等地养鹅业的发展,大鹅饲养量近百万只;青年农场北方肉鸡集团现已成为我省最大的祖代、父母代种鸡生产供应基地。垦区企业生产的绿色食品、羊绒产品等都成为市场上颇具有竞争力的“抢手货”。
夯实基地 提高养殖小区建设标准
“十五”以来,垦区以“两牛一猪”为主的畜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之所以实现了长足发展,主要是因为垦区上下科学规划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科技扶持机制,有效的提升了畜牧业发展质量。
垦区制定了优惠政策和扶持保障措施,包括:饲料地地租减免政策;畜禽引进贷款政策;畜舍建筑用地和建材优惠政策;购置畜牧机械补贴政策;奶牛、肉牛冻配补贴政策;防检疫优惠政策;畜牧业发展基金建立与使用政策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出现饲料涨价、畜产品价格低迷、畜牧业比较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时,垦区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发展基金的提取,每亩地提取不低于2元的畜牧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实行鲜奶价格直接补贴政策,对完达山乳业基地的农牧场养殖户,每收购1公斤鲜奶直接补贴养牛户0.1元;加大饲料地减免力度,对奶牛养殖户给每头成母牛3亩、育成牛2亩青贮料地,免收或减收50%以上费用;实行奶牛、生猪贷款贴息政策,对贷款外购奶牛和生猪的养殖户给予贴息;对购买挤奶机械实行价格补贴。这些政策对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和调动职工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打牢垦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企业和职工自筹等形式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垦区每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4亿元左右,使畜牧业发展的“硬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了推进畜禽饲养舍饲化,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了一大批彩钢板、砖混结构和板夹泥等不同档次的畜舍,极大地改善了牲畜饲养环境,已建畜舍总面积814.3万平方米;推广以机械化挤奶为重点的榨乳机械,全局奶牛户100%实现了机械榨乳;为提高了青贮饲料生产水平,建成永久性青贮窖5320个,总容量达102万立方米,购置各类青贮收获机械达2400多台,青贮收获实现了100%机械化。
为了加快垦区畜牧业从传统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提高现代畜牧业生产水平。垦区制定实施了《奶牛小区建设标准》、《养猪场技术管理规程》、《奶牛小区管理办法》等标准,把推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实行以农场投入为主,总局重点支持的原则,严格按照畜禽生产和防疫要求科学规划,将科学饲养、良种应用、定点防检疫等技术集成于一体,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专业化和综合配套服务,逐步规范广大养殖户生产经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养殖户的收入。目前,全垦区已建成各类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284个、家庭牧场小区22886个。同时还建成一批千头规模奶牛、万头规模生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牡丹江、北安分局奶牛入区率分别达到70%和55%。海林农场5600头奶牛全部进入13个小区舍饲,成为垦区第一个奶牛100%进入小区的农场。到今年初,垦区奶牛存栏5000头以上的农场达到30个,其中奶牛存栏超过万头的农场有5个;肉牛存栏5000头以上的农场有23个,其中肉牛存栏超过万头的农场有14个。八五一一农场和绿色草原牧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现代化奶牛示范场。
科技兴牧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畜牧业生产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近年来,垦区通过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实用技术和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畜牧业生产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垦区每年畜牧业养殖增效近4亿元。
垦区把技术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产业科技含量的技术平台,自上而下逐级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配齐配强各类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广大技术人员在畜禽繁育、疫病防治、技术传授、饲草饲料供应等环节深入一线提供优质服务。按照“强化总局级、完善分局和农场级、规范管理区级动物防疫站”的建设原则,垦区加大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投入。据统计,近三年垦区用于防疫体系建设投资逾亿元,投入超过前20年的总和。其中利用国家项目资金3912万元,总局投资2500万元,农场配套资金5000万元,购进各类检验监测仪器设备5100台(套),完善了104个农场和9个分局动物防疫站建设。2005年各农牧场自筹资金改善740个管理区防疫所的基础设施。目前垦区已建立各级动物防疫站(所)855个,有80%的管理区防疫所达到了“两室”(诊疗室、办公室)、“六有”(药品柜、器械柜、常规器械、常规药品、工作服、保定栏)的建设标准。同时,垦区十分注重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连续两年在八一农垦大学举办基层兽医人员临床诊断技术高级学习班,举办了16期疫病监测人员培训班,培训学员410人次。
为了确保畜牧防疫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垦区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定行政、业务“双轨”防疫目标责任状。推行“五强制、两强化”措施,坚持“春秋集中免疫、常年补针”制度,确保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对奶牛、肉牛、羊进行结核和布病的集中检疫。为防止外疫传入,垦区制定了《外引偶蹄动物管理暂行办法》,并严格实行引种报批报检制度,加强产地、运输及屠宰检疫的监督管理,确保产地检疫开展面100%、屠宰检疫率100%。垦区每年都组织畜牧、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多次市场联合检查,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
为了及时将先进的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实践当中,近年来垦区重点开展了畜禽饲养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畜牧实用技术推广活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绿色食品奶牛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肉牛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生猪生产技术规程》等20多项生产技术规程,按绿色生产标准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在垦区内实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增强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垦区还下大力气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奶牛肉牛冻配繁育、肉牛生猪经济杂交、畜禽全价日粮应用、疫病综合防治等五项实用技术。推行“两牛”良种冻配技术,对奶牛、肉牛冻精统一管理,奶牛冻配率100%。肉牛生猪推广了经济杂交模式,商品猪杂交率80%以上;三元杂交猪占出栏猪70%以上。2006年垦区青贮种植面积达60万亩,生产全株青贮玉米饲料242万吨,保证了每头成年奶牛8吨供应量。
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是提高畜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垦区先后引进澳牛5000多头,极大地改良了奶牛品质。2006年垦区奶牛平均单产达5.3吨,比2000年提高0.66吨,并出现了一大批奶牛单产6吨以上的养殖示范园区。其中海林农场奶牛平均单产达6.5吨;冻配推广成效显著,奶牛优质冻配率达100%,肉牛品种改良率达到78%。生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元化杂交比例达84%;引进辽宁、内蒙优良绒山羊品种,优良品种率达到90%以上。垦区畜禽良种率达90%以上。
推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几代北大荒人追求的梦想。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创造了大量经济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解决环保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难题,为了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海林农场用牛粪的生物质能生产沼气,探索出了“养殖小区-沼气生产-有机种植-养殖业”的循环式清洁健康养殖模式,大型沼气站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千家万户用上清洁新能源,改善了生活、生产环境,用沼气的副产品作肥料,生产出了有机食品,为新农村建设趟出一条新路。
回眸辉煌60载,北大荒人甚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空间巨大。面向“十一五”,黑龙江垦区将坚持实施“主辅换位”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为目的,坚持科技兴牧,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速标准化饲养、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进程,抓好区域发展布局、龙头与基地建设、饲养总量与质量、畜牧业总产值和人均牧业纯收入五个突破,提高垦区畜牧业的整体产业素质和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到2010年畜牧业发展目标是: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0%。奶牛存栏50万头,牛奶产量155万吨;肉牛饲养量130万头,其中:存栏80万头,出栏50万头;生猪饲养量750万头,其中:存栏300万头,出栏450万头;羊饲养量320万只,其中:存栏220万只,出栏100万只,羊毛产量1725吨;家禽饲养量3600万只,其中:存栏1200万只,出栏2400万只(其中鹅出栏800万只),肉类总产量49.07万吨;禽蛋产量5万吨;鹿存栏2万只,鹿茸产量10吨;渔业养殖水面35万亩,水产品产量2.1万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有大突破:生猪屠宰加工50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50万头、禽类屠宰加工5000万只、鲜奶加工50万吨、羊综合加工500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