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一个响亮的名字!
鄂尔多斯——一个经济腾飞的神话!
7月21日,“魅力内蒙古 辉煌60年——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大型宣传活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启动,来自中央级重点新闻网站及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的记者齐聚天骄圣地,目睹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领略鄂尔多斯璀璨文化。

7月21日,“魅力内蒙古辉煌60年——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鄂尔多斯新闻发布会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政研会办公室张维处长出席新闻发布会。

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包山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作新闻发布。

鄂尔多斯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文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情况。

鄂尔多斯市旅游局、副局长郝永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鄂尔多斯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祁恒峰介绍了鄂尔多斯市文化事业方面的情况。
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包山介绍了鄂尔多斯市“十一五”以来工业经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据介绍,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67.7亿元,同比增长2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2.1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煤炭、电力、纺织、化工、建材、天然气六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5%,鄂尔多斯工业经济以崭新的面貌,新的发展高度揭开了“十一五”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在“十一五”规划中,鄂尔多斯市明确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由过去强调速度的“又快又好”转向强调质量的“又好又快”。2006年,清理整顿新开工项目128项,关闭地方煤矿276座,地方煤矿数量由552座压缩到276座,压缩一半,单井规模提高到了30万吨以上。同时,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关停兰炭企业105家、小白灰企业212家,通过关停“五小”企业,削减烟粉尘13.2万吨、二氧化硫4.9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到2.08吨标煤,下降5%。以上措施大大改善了我市工业经济主导产业的生产状况和生产能力,使我市的主导产业达到了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
2006年是鄂尔多斯工业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数项工业经济指标有了新的突破,或居自治区首位。200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单月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的突破了40亿元大关,达41.5亿元,比2005年最高单月水平多出17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纯增88亿元,与包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为88亿元,超过呼市82亿元,领先优势比上年扩大了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居全区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400户,由去年的333户增长到459户。
如何能够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2006年,一批能够在“十一五”期间投产的大项目正在建设当中: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伊泰集团煤间接液化项目,新奥集团煤制甲醇、三维资源集团煤制甲醇、博源100万吨天然气甲醇、亿利集团40万吨PVC项目、华泰集团汽车项目、鄂绒集团大化肥等大项目全力推进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汽车产业的快速升级和发展,为鄂尔多斯工业经济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鄂尔多斯市的民族文化事业也是丰富多彩。鄂尔多斯市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小康文化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水平;艺术活动也空前繁荣,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文博工作成效也十分显著;并且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基础设施迈出了新步伐;在抓好文化事业的同时也加强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文化环境不断改善。
鄂尔多斯市的旅游业正在迅速的崛起。鄂尔多斯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多渠道投入,多元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思路,全面整合旅游业发展的诸要素,优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时序。鄂尔多斯市正在全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树立“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总体旅游形象,实施精品带动、以点连线、全面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震撼力的旅游文化产品。尽快将鄂尔多斯市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建成我国北方重要旅游目的地。
新闻发布会上,网络媒体的记者们踊跃提问,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包山等领导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

新闻发布会上,网络媒体的记者们踊跃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