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是一支充满朝气和队伍,是在北大荒开发史上诸多队伍中数量最多、文化程度最高、流动性最大的一支。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潮水般涌来,后来又如潮水般退去,但是,他们毕竟把青春留在了北大荒,在老一代北大荒人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了解了生活、懂得了人生,北大荒精神对他们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始终把北大荒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给北大荒带来了城市文明。可贵的是,他们中仍有两万多人留在这里,成为北大荒的中坚力量
知青夏锄
“早上三点半,地里三顿饭,晚上看不见”,是知青在北大荒参加夏锄时的写照。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垦区的机械化程度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夏锄生产主要靠人力来完成。参加夏锄生产的也不仅仅是农工排的兵团战士,连机务排、后勤排甚至学校的学生都要参加,“顶着星星出,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我们神圣的天职……”这是当进在知青中流行的一首歌曲,也是描写的这一情景。
知青大宿
54万知识青年,一下子到北大荒的“广阔天地”来,能住上像景观里这样的大宿舍的还算是幸运的。他们曾露宿过,也曾住过帐棚,也曾住过“拉合辫”房,也曾住过“地窨子”,也曾住过当地职工的家里……就是在这种“知青大宿舍”里,不知演绎了多少知青们自己的故事,或憧憬未来,或豪情满怀,或书写家书,或缝补衣衫,或悲欢离合,或生离死别……哪一个重返北大荒的知青,不想看一眼曾经住过的“知青大宿舍”?
知识青年的代表人物
1、梁军
2、刘瑛
3、陈越玖
4、杨 华
5、刘玉秀
6、孙文珍
7、胡国华
8、郝焕文
9、张守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