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委书记妙语会“网媒”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7年07月02日 00:36:56

  东北网6月29日电 6月29日,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和2007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的二十多位记者见了面,并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参加记者见面会的还有喀什地委副书记、常务副专员李柏林和第三届“喀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地区外经贸局局长周宇辉。喀什行署副秘书长王树群主持了记者见面会。

  喀什地委副书记、常务副专员李柏林首先向记者们介绍了喀什的基本情况,并简单介绍了前两届喀交会和正在召开的第三届喀交会的情况。他说,喀什在历史上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也是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兴起而享誉世界的中国西部最早的国际商埠,历史上就是连接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喀什与5国接壤,有6个口岸对外开放,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和口岸集群优势。

  近年来,喀什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紧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安全与合作的政治框架下,把喀什未来的发展放到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和中亚南亚区域一体化国际大背景下去谋划,提出了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外贸先导、旅游开路、特色产业支撑、工业增值”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喀什向西开放的集群口岸优势和在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陆路通道中不可取代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开辟通道,打造平台,建立基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开展、参加各类商贸活动,使喀什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实现了多边经贸合作。

  2006年在中央、自治区和地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第二届喀交会在喀什胜利举办,共有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等国内外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8219人参加,确定展位900多个,共签约合同、协议487个,签约总金额167.2亿元,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5亿美元,增长了504%。

  第三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以扩大对外贸易,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主题,将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喀什新怡发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目的是围绕“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喀交会”这一平台,让“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区”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通过喀什了解中亚南亚市场,充分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契机,吸引沿海内地企业聚集喀什,在喀什建立商品组装加工基地,东联西出,把喀什作为进军中亚南亚市场的平台,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让更多的国外客商进入喀什采购商品、投资办厂,促进周边国家与新疆及全国的贸易合作,西进东销,从而使喀什成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亚南亚地区紧密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西进东销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贸旅游购物中心。

  李柏林说,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新疆时作出关于把新疆打造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包括喀什在内的新疆战略定位。喀什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仅有利于东部经济互动,而且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地缘政治关系,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确保能源战略安全,符合国家的利益。举办好这次大型区域性国际经贸会展,无论对中亚南亚各国的繁荣,还是对我国东部沿海、区外疆外各地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提升喀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喀什的新形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届交易会的主要内容一是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二是洽谈进出口商品贸易,三是洽谈技术合作项目。此次交易会展区面积16000平方米,设置展位960个,其中室内标准展位860个,室外展位100个。参展商品包括:粮油食品、纺织服装、轻工工艺、机械、电子、石化、家电、矿产、建材、农副产品等。

  听完情况介绍后,全国网络媒体的记者们开始提问。

  山东大众网记者孙国栋:新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什么喀什敢于提出“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这句口号的提出归功于前任领导,是他们根据喀什的特点提出来的。这句口号一经提出,就迅速传遍了天山南北,走出了新疆,走向了全国,而且经久不衰,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句口号确实把准了喀什的脉博,切准了宣传喀什的要点。“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一是喀什具有独特的大漠、胡杨景观和神奇的帕米尔高原雪山、冰川自然风光;喀什同时具有大漠、胡杨景观和神奇的帕米尔高原雪山、冰川自然风光。喀什地域辽阔,全地区有16.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喀什绿州就象一串珍珠镶嵌在冰雪、高原和沙漠之间,西、南部是连绵千里的帕米尔高原、喀剌昆仑山和昆仑山脉,东临神秘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景色独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绿洲、沙漠、高原风光绮丽,景观各异。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图景,一直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特别是沙漠中“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三千年“胡杨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不竭精神动力。帕米尔高原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是世界登山探险者神往的冰川探险、高山旅游胜地。同时具备了沙漠、胡杨、高原、雪山、冰川风光的喀什,不正是许多内地人初步认识中的新疆吗?

  二是喀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喀什古为疏勒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疏勒是古“丝绸之路”的著名重镇,汉、唐时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市场。喀什市是南疆的中心城市,是维吾尔族文化的发祥地,《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维吾尔音乐经典《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在喀什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族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还有著名的佛教遗址、叶尔羌汗朝古迹、莎车王及丝路驿站等。全疆最大的艾提尕清真寺是古伊斯兰文化在喀什的缩影。气势宏大且具神秘色彩的阿巴克霍加墓(香妃墓)和历尽百年沧桑的高台民居体现了维吾尔民族建筑艺术的特色。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这片土地上还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如佛教及其它宗教的兴衰、伊斯兰教的侵入、兴起,各个时期政权的争夺、更替等等。在漫长的交流融合中,古老的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了现在喀什独特的文化,再由喀什向全疆扩散。正是源于此,喀什被命名为新疆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三是喀什具有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可以说,喀什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缩影。到了喀什的客人,展现在他们眼前的第一影响就是异域特色。在喀什350万各族人口中,维吾尔族占90%,维吾尔、汉、塔吉克、乌孜别克等13个主体民族,47个民族成份的各民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质朴,长期以来共同创造了绿洲文明,在各个方面渗透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绚丽多姿的民族色彩,在整个新疆地区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尤其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民族服饰、婚俗礼仪、饮食习惯、民族歌舞、民族音乐、达瓦孜民间艺术、宗教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等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为世人展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

  四是新的历史时期也赋予“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以新的内容。喀什是我国最西部的地区,是通向中亚、西亚、南亚的门户。有红其拉甫、卡拉苏、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新怡发二类5个陆路边境口岸,有喀什国际机场一个国际航空口岸。按照中央关于“把新疆建成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和商贸中心,尽快形成比周边国家明显的发展优势”的精神。近年来,喀什地委、行署把喀什发展置于南亚、中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提出“打造喀什在南亚、中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战略构想。去年以来,通过举办了“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发展战略”广州、喀什、杭州、北京论坛宣传推介,展示了喀什的发展优势。特别是通过成功举办首届“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以及在周边国家举办的一系列商品展销会,喀什在周边国家的影响日渐扩大,喀什的发展优势被国内外所认同。前不久,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华提出:建议把新疆至巴基斯坦建立中国能源战略通道,尽快修建中巴铁路。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作为通向中亚、南亚桥头堡的喀什必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喀什的发展指日可待,一个欣欣向荣的喀什正展现在世人面前。你能说不到喀什算到新疆了吗?

  江苏网记者张博:喀什有着独特的地貌和众多历史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与巴基斯坦等中亚五国相邻,面对十分庞大的经济贸易市场,具有独特的口岸优势,是一个前景非常看好的旅游区域。那么,如何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挖掘?在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时,又是重视人才和引进人才的?

  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喀什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现象,它在喀什的各族群众中代代相传,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包含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同时也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经济价值,是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应该说,旅游业的发展让这些人文资源得到了最为有效的发挥,甚至保护和延续了很多原本濒临灭绝的文化现象,比如喀什土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土陶一直是喀什人重要的生活用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喀什使用土陶器皿的人越来越少,艺人纷纷改行,土陶几乎绝迹。但旅游让许多中外游客见识了土陶的古朴和美丽,使之成为了一种值得收藏的旅游产品,这种在民间已经难以生存的传统文化才得以重生。

  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突出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以丝路文物古迹和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中心旅游区、喀什民俗大观园景区、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景区、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莎车景区、卡尔苏沙漠景区、唐王城景区,西克尔-青石峡景区、喀什噶里-四十眼泉景区等。以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喀什民俗大观园主题公园、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形成以喀什为中心,塔什库尔干县城,莎车县城和巴楚城为外围支撑,以314国道为主线,315国道和215省道为干线的旅游线路,构成连接全地区主要规划景区的旅游网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游客感觉“值得来,来了不后悔”。

  就提出的人才问题,史大刚回答说,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可以说,重视人才,注重开发人才,我们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核心区构想的关键。不断充实和完善了喀什拔尖人才选拔任用,科技类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吸引、鼓励人才在喀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资料库,随时掌握喀什人才变更情况。积极发挥了人才流通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大量吸引外地人才到喀什创业;另一方面激活了喀什人才的流通,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用选派科技人员到外地挂职、参加培训、脱产学习等方式。不但提高了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而且逐步提高了科技人员待遇。对高级知识分子在住房、子女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优先照顾;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科技副职给予生活补贴和岗位津贴。通过以上举措,喀什已经初步形成了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中国网记者苏向东:新丝绸之路的畅通让中亚、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再次与中国内地广阔的市场接轨,喀什如何在新丝绸之路上做好文章?

  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新丝绸之路不但给喀什带来了人流和物流,也为喀什打造国际旅游板块、形成大旅游格局奠定了基础。作为丝绸之路的延伸,巴基斯坦、印度等一些国家也希望通过打通喀什这条通道吸引中国的游客,或组织本国游客到中国来。

  同时,随着对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考古发现,人们对喀什这座丝路名城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喀什自古以来都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补给城市。它既是国内丝绸之路的终点,又是亚欧丝绸之路的开端。它在从前为过往的商人们提供了生命的保障,今天则承载起了新丝绸之路复兴的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带动,更多的人意识到旅游所带来的机遇,全民旅游这个概念也正在悄然形成。旅游意识的形成让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使喀什的旅游从根本上跳出了从前“三个麻扎一个巴扎”的单一模式。应该说,旅游给喀什带来了新的生机,让人们重新体验到这个世界文化晴雨表的活力和张力。

  中国经济网记者佟志强:喀什是农业大区,也是棉花、瓜果大区。怎么样做好喀什的农产品外销和加工?喀什的本土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如何采取措施推出本土企业?

  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喀什的农产品和瓜果都是绿色产品。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喀什建成面向中亚南亚的加工组装工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引进加工龙头企业,对果品、畜产品、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使绝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增值后外销。大力推进“商贸兴边”,最大限度地使农副产品、工业产品进入周边国家市场。

  喀什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针对周边国家,比如他们对土豆、洋葱、辣子、西红柿很感兴趣,我们就多种这些,做好定向性订单,把喀什建成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们要从软硬环境上,为客商创造最好的条件。喀什所有的企业都在发展,一年一年地在壮大,也拉动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改善。建立加工组装基地后,群众可以在工厂做工以增加收入,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喀什也非常重视和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我们鼓励本地企业在喀什发展和壮大,为喀什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见面会最后,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说,希望各位网络媒体的记者们能多来新疆看看,多为新疆做宣传,多为喀什做宣传!记者们也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史大刚。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刘华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