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唐山文化 |
|
|
|
唐山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据现有考古资料证明,早在 4 万年前,唐山地区就有人类劳作生息。据著名历史、考古学家张忠培等考证,燕山南北为华夏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唐山地处燕山南麓,这里历史遗迹丰富,迁安爪村、玉田孟家泉、迁西西寨等遗址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物,孟家泉遗址被认为是北京人文化东传的一个地点。迁安安新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兼具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特征,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之间就已在这里交汇融合。商代唐山地区属孤竹国,伯夷、叔齐礼让王位、不食周粟的高贵品质被史学大家司马迁所推崇,因而其事迹也被列为《史记﹒列传第一》。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唐山地区属燕地,齐桓公北伐山戎,在这里留下了“老马识途”、“寻蚁求水”的成语和典故。秦汉时期,这里分属幽州右北平郡和辽西郡,汉代飞将军李广就曾任右北平郡太守,汉代也曾数次从此出兵北击匈奴。三国时期,这里相继被公孙瓒、袁绍、曹操集团统治,曹操北击乌桓也曾路经此地。南北朝时期,这里是鲜卑慕容部主要发祥地,慕容部和鲜卑段部曾数次在此争锋。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等东巡、隋炀帝、唐太宗东征高丽都曾路经唐山地区,并在这里留下了众多传奇故事。宋元时期,唐山地区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族占领,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击宋归途中病殁于滦县杀胡林。明朝时期,这里是北方边境重地,战事频繁,靖难之役,蒙古入侵,明末农民起义,满清入关,使这里饱受战争之苦。明代尤其是明初名将徐达、蓝玉、冯胜等著名大将几乎都曾镇守过此地。民族英雄戚继光作为蓟镇总兵曾长期驻守此地,并曾在此数次击败入侵之敌,戚继光也曾在遵化县汤泉镇组织十万军队进行练兵,在此留下了流碑亭、永旺塔、景忠山碧霞元君祠等众多遗迹遗物,并流传有改斗、斩子等历史故事。清代这里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随着清代晚期“洋务运动”的兴起,这里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 。 民国时期,这里爆发过著名的辛亥滦州起义、开滦大罢工。抗日战争时期,宋哲元率领二十九军大刀队在燕塞名关迁西喜峰口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大刀进行曲》的光辉乐章。
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 ,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从汉代到清代,这里是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融合的主要地区之一,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民族战争。这里也是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等北方民族在这里与汉民族融合并留下大量遗迹遗物。唐山博物馆现藏有鲜卑族金鹿饰件、陶罐,辽代白釉方碟、罐、绿釉鸡腿瓶、褐釉马蹄壶等多件北方游牧民族文物。丰润天宫寺塔、车轴山无梁阁、药师灵塔均为辽代建筑。丰润定慧寺建于金代。享誉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和明长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唐山境内还建有众多寺庙、观音庙、道观、关帝庙、药王庙、土地庙、真武庙、城隍庙等佛道建筑,并有少量清真寺,这里同时也是多种思想交流碰撞之地。
唐山人才辈出,西汉政论家徐乐,东汉义士田畴,北魏文学家阳固,三国名将程普、韩当,唐代高僧释道膺,辽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韩德让,金代贤相韩企先,明代清吏王翱、名将马永,清初史学名家谷应泰、文学家曹雪芹均出生在唐山。唐山还是革命先驱李大钊,评剧创始人成兆才,近代名人吴德、王兆国、数学家张广厚、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文学家宋之的、张爱玲、管桦、诗人李瑛,作家浩然的故乡。
唐山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品类繁多。在民间有秧歌、跑旱船、高跷、跑驴、背杆、抬杆、花吹等30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玉田贾占元1923年在黑龙江“对桌”(比赛)200多场,场场胜利,被誉为“天下第一吹”。滦县沈德被称为“京东八大吹之一”。有泥塑、绘画、剪纸、扎纸、刺绣等工艺,有花会、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扬名中外的魔术大师韩敬文在美国演出引起轰动。
唐山演艺业发展较早。早在宋元时期就建有戏楼,滦县蚕沙口戏楼就建于宋元时期,是唐山境内已知最早的古戏楼。开平凤山寺戏楼建于辽代。解放前,唐山有古戏楼31处,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十九世纪初,唐山小山地带建有庆仙茶园、永盛茶园、天乐戏院、人民大戏院、唐山剧场等演出场所。永盛茶园为评剧摇篮,评剧诞生于此地。著名河北梆子演员小香水、金刚钻,评剧名家新凤霞、花淑兰、白玉霜、筱俊亭等,京剧名家尚小云、吴素秋、张君秋、马连良、裘盛戎等均曾在此演出过。1927年,唐山建立了首个电影院。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成了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的文化艺术事业进入了—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明末清初,秧歌、莲花落、数来宝等传入冀东地区,在民间广为流行,莲花落经过戏圣成兆才等改编,发展成为评剧,传遍华北、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成兆才创作改编了近百个剧目,其中,《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剧目名扬国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乐亭的清平歌和散曲后发展成为乐亭大鼓。建国后,乐亭大鼓经过靳文然、韩香圃等改编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种类。1953年,靳文然创作的乐亭大鼓《双锁山》参加了河北省首届民间文艺汇演,后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向全国发行。1958年获河北省首届曲艺汇演一等奖。靳文然曾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为乐亭大鼓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1981年,由贾幼然、赵凤兰改编演唱的乐亭大鼓《樊梨花送枕》获全国曲艺汇演二等奖。这一时期,是唐山曲艺的辉煌时期,除乐亭大鼓外,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段少舫说唱的评书、西河大鼓曾在数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出。其辉煌时期早于评书说唱名家刘兰芳。著名评书说唱家袁阔成也曾在唐山工作过。
皮影自宋元时期传入唐山,15世纪形成较完整的艺术形式,称乐亭皮影,后广泛流行于冀东地区,遂称为唐山皮影。唐山皮影四次参加全国木偶、皮影展演均广受好评。1978年,唐山皮影《三打白骨精》被香港影业公司搬上银幕。1981年,该剧参加文化部主办的木偶、皮影演出,获优秀演出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皮影表演艺术家齐永衡应邀赴法国等9个欧美国家等地讲学,唐山皮影被国外朋友成为“魔幻般的艺术”“世界皮影之最”。齐永衡也是中国第一个出国讲学的皮影艺人。1985年,唐山皮影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演出一个月,引起震动,深受美国人民喜爱。参加摩纳哥第八届国际业余戏剧节和法国第七届国际木偶艺术节受到好评。此后,唐山皮影数次赴欧美、香港、台湾等地演出,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唐山京剧辉煌时期。唐山市京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节振国》被誉为“第九个样板戏”,享誉全国。1964年,该剧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朱德、陆定一、谢觉哉、郭沫若等赞誉,朱德等领导接见了该剧全体演职人员并与大家合用留念,该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在全国公演,受到广泛好评。1959年,曾与尚小云、周信芳同台演出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徐荣奎与京剧表演艺术家耿苓秋合演的京剧《巧遇》由中央广播电台录音并向全国播出。
1964年,唐剧诞生,同年,唐剧《红云崖》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1966年,唐剧《迎风飞燕》进京演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实况转播,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争相报道。1981年,唐剧《血涤鸳鸯剑》进京演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录像播出。
1958年,丰南唐坊业余百花歌舞团进京参加建国9周年庆祝大典,周恩来、朱德、陈毅设茶接见演职人员。1985年,唐山市歌舞团创作的《时髦青年怪味鸡》参加河北省首届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同年被中央电视台录像播出。唐山市歌舞团排演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多次为外宾和中央首长演出。以歌舞团青年演员组成的“一枝花”演出队深入社区、乡村、厂矿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其活动全部被拍摄成录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
1976年大地震,唐山市区所有文化设施全部毁于—旦。专业艺术人员损失残重。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文化设施全面复建,文化艺术工作逐步展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文化艺术事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全市现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35毫米电影放映单位20个,公共图书馆13个,群艺馆、文化馆15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文物管理处(所)1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22个。广大文化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这个中心,努力实践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具有冀东地域特色优秀文化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勇争先,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化市场,文(博)物事业等项工怍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每年新创剧目10台以上。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扩大了评剧发源地的影响。唐山皮影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弘扬了唐山地方艺术。基层文化建设步入全国先进行列。1995年我市在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以小康文化统揽农村文化全局的作法和经验。1996年,我市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表彰会议示范参观点之—。2002年孙家正部长专程到我市调研社区文化工作。“扫黄打非”、出版物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也多次获省表彰。
我市现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重要石刻及革命纪念建筑、纪念地等历史和近现代文物点一千余处。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处,省保单位 37 处,市保单位 15 处,县级保护单位近百处。全市共收藏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标本 4 万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 2686 件。清东陵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有博物馆、纪念馆5个,文物管理处(所)11个。
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市文化事业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展,相继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其中:
专业艺术方面。唐剧《乡里乡亲》获 “全国天下第一团展演”优秀剧目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1994年度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1995年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唐剧《人影》入选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并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皮影剧《大闹天宫》荣获全国木偶皮影大赛金狮奖金奖。评剧《香妃与乾隆》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评剧《刘姥姥》荣获映山红杯第八届中国民间戏剧节特别荣誉奖。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以来,我市专业剧团在省以上各种赛事活动中共获得200余项奖励和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对外文化交流活跃。市皮影团先后到美国、荷兰、法国、摩纳哥、德国、奥地利、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9个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进行交流演出,演出200余场,扩大了对外影响,为国家为家乡争得了荣誉。
群众文化方面。改革开放后,我市先后涌现出了丰南文化馆、乐亭县大相各庄乡文化站等20余个全国、省级文化先进馆站。丰南市、滦南县、滦县、乐亭县先后被命名为 “全国文化先进县”。大型组歌《京唐大港颂》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中获新创作作品奖和演出金奖。丰南市篓子秧歌艺术团在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民间艺术节邀请赛中获金玫瑰奖。乐亭大鼓《碧海丹心》获1997年全国群星奖金奖。歌曲《矿山老哥》获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小品《关键时刻》、舞蹈《俏夕阳》等8件作品分获全国群星奖金、银、铜奖。社区舞蹈《俏夕阳》、《醉夕阳》参加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荣获金奖。《俏夕阳》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获得最受群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一等奖。华岩北里社区、路南燕京里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迁安电影公司被评为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先进集体。迁安人民广场、乐亭青春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我市基层文化工作的经验得到了省和国家的重视。1996年,全国农村文化先进县经验交流会把我市作为主会区,2002年,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带调查组来我市专题调研,并有“基层文化工作南看广州,北看唐山”之说。2006年,唐山皮影、乐亭大鼓、唐山评剧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和玉田泥塑、丰南篓子灯、唐山花吹一起被列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市场方面。按照繁荣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和扶持力度,全市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日趋规范。我市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先进单位,清理整顿印刷业先进集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今年我局又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集体。2005年,市文化市场稽查队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文博方面。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近十几年来先后对我市境内的重点古建筑和革命纪念建筑进行了维修与修复。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清东陵二期维修,1991年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李大钊纪念馆,近年相继建立了市博物馆、迁安博物馆、潘家戴、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唐山民俗博物馆。对迁西爪村遗址、玉田孟家泉遗址、迁西西寨遗址、迁西大岭寨长城石窑址、滦县韩新庄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1996年《唐山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实施,我市文物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002年,我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市,2005年改为建设文化大市,同年制定出台《唐山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2006——2010),按照《规划纲要》和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我市已把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列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并正在组织实施四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谋划筹建唐山大剧院;建设新唐山博物馆;建设渤海文化大厦和建华道文化产业一条街;建设大型图书馆。
《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启动文化设施建设不仅市区有了一定进展,县乡两级也有较大举动。各县(市)区都结合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了新的文图两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乡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基础设施,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在逐步健全并趋于完善。在落实《规划纲要》,推动精品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新创剧目近20台,通过精心打磨排练,这些剧目相继在各项大赛中获奖。今年我们正在着手组织创排京剧《唐廷枢》,唐剧《大风从这里刮过》,评剧《帘卷西风》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演出剧目,我们要力争将其打造为精品,冲击“文华奖”、“梅花奖”等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和唐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节,2005年举办了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通过办节,促进了评剧与皮影艺术的交流与繁荣。每年唐山举办的陶博会,我们都组织精彩的文艺节目。今年,我们组织演出了河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大型文体表演(开幕式)及闭幕式,还将组织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戏剧节、北京天津唐山文化周文艺演出活动。
坚持“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近年,相继隆重推出了“百场大戏唱新春”、“百姓周周有戏看”大型演出活动。其中,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属四个专业演出团体,轮流在市内各大剧场演出深受老百姓喜欢的精品剧目20个,达500场。其中:“百场大戏唱新春”演出200余场,“百姓周周有戏看”演出300场,参加演出人员达到560余人。在全市城乡引起很大震动。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不完全统计,仅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和文化娱乐业,2006年产值就达40多亿元。文化产业产值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资本投入尤其是社会资本投入逐年增加,出现了几家在全省知名的龙头企业。如迁安戴尔特、丰润润丰、路北十月等印刷企业,路南博达音像超市等音像经营企业等。
2002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唐山市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为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我市召开了建设文化大市工作会议,制定了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2007年,市委、市政府又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相应的办公室,按照《意见》规定,市财政每年将拨出1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目前,我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电影公司、电影院14个,电影放映队180个,现有公开发行报刊16种,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59种。现有各类印刷经营单位1357家,从业人员9328人。全市印刷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印刷企业23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印刷企业12家)。全市现有书报刊经营单位577家,从业人员1248人。电子出版物、软件经营单位42家,从业人员90人。现有网吧463家,从业人员1852人。音像企业592家,从业人员1778人。歌舞娱乐业120家,从业人员360人。电子游戏厅53家,从业人员270人。现有文物监管市场1处,商户74家。文化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唐山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冀字[2001]66号),设置唐山市文化局(唐山市新闻出版局。唐山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是主管全市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事业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唐山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关于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拟定我市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工作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并监督实施;研究拟定全市文化艺术事业,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则;指导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拟定文化经济政策,指导、协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全市文化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扶持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化艺术品种;拟定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文化艺术种植研究和开发;归口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归口管理全市文化市场、互连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拟定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地方性法规;研究文化市场发展态势;负责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管理全市社会文化事业,指导各类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管理全市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管理全市图书馆事业;监督管理全市印刷业和新闻出版活动;负责管理报刊、书籍出版、印刷、发行及版权工作;监督管理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负责管理音像制品发行、放映工作;指导、管理全市文物工作;归口管理全市对外和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其他工作任务。
根据上述职责,唐山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设8个职能处(室):办公室 、人事处、社会文化处、艺术处、文化市场处、新闻出版处、监察室、机关党委。现辖23个下属单位,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物管理处、艺术研究所、文化市场稽查队、京剧团、评剧团、歌舞团、唐剧团、皮影团、艺术学校、新华电影院、马家沟电影院、渤海影剧院等。现有在职员工800余人。
|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尚晖
(
尚晖
的博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