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9日电(记者印蕾)中国网络媒体海西行采访团19日在宁德听取了该市领导关于市情的介绍,宁德“蓄势而发、趁势而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展定位给采访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
宁德市情介绍会 |
宁德俗称闽东,是2000年撤地设市的一座新兴的滨海港口城市。下辖蕉城、福安、福鼎、霞浦、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9个县(市、区)和一个东侨经济开发区,1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人口330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7万人,占全国的1/4、全省的1/2,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现有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45.7万人。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极大地提升了福建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凸显了宁德的区位、港口、资源和后发优势。
宁德市委书记陈荣凯介绍说,当前,宁德正处在蓄势而发、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宁德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德将充分借助海西的机遇、氛围和合力,发挥宁德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重点在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上下功夫,通过环三都澳区域的综合开发推动港口建设、产业聚集和城市拓展,进而辐射和带动全市山海、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使宁德更好地担当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为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作出应有贡献。
关于三都澳
三都澳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深水大港,也是我国东南沿海与海外通商较早的港湾之一。早在唐朝以前就已开发利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这里设有宁德税务总口,下辖九个口岸。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设立福海关后,即成为福建三大茶叶出口口岸之一,最繁华时有13个国家的24个公司在三都岛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抗日战争前,三都澳曾为大半个中国供应“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解放后一直作为我国重要的军港之一,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未大规模开发的深水良港,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水域宽阔,水深良好。三都澳水域面积713平方公里,其中10米以上的深度水域174平方公里(是浙江北仑港的26倍,荷兰鹿特丹港的8倍),深水岸线88公里(是北仑港的5倍),均居世界第一位。二是水道优良,避风条件好。三都澳拥有天然的深水航道,主航道水深30-115米,澳内有6个10米以上水深的理想锚地,河床为泥质,锚着力强,且无碍航暗礁,第五代、第六代国际集装箱轮船和50万吨级巨轮可自由进出,符合世界航运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趋势。同时,澳内口小腹大,澳口宽仅3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两侧山峰夹峙,构成天然屏障,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风平浪静。三是不冻不淤,地质结构稳定。三都澳港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8℃-19.3℃,平均降水量1616-2143毫米,全年无霜期达240-310天,日照充足,气候宜人,从不封冻。同时,三都澳又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溺谷型基岩深水港湾,汇入澳内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不易淤积。港区内地质结构稳定,百年内最大地震烈度仅为6度,地震部门认定该地区百年内不会发生大的地震,适宜建设大型港口。
关于环三都澳区域
宁德市提出的“环三都澳区域”包括宁德市沿海蕉城、福安、霞浦三个县(市、区)和东侨开发区的20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9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区域内可开发建设10万吨级以上泊位上百个,可供规划建设用地约135平方公里,具有十分丰富的滩涂、淡水、电力等资源。宁德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三都澳和环三都澳区域的开放、开发、建设。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着手规划建设三都澳港,80年代中期开始申报城澳港作业区对外开放,并着力加大港口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宁德三都澳城澳港作业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1997年11月又批准三都澳白马港作业区对外国籍轮船开放;2005年10月,国务院同意三都澳城澳港口岸更名为宁德港口岸,开放范围扩大至宁德港四个港区十六个作业区,给宁德港特别是三都澳的开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宁德积极筹集港口码头建设资金,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设投产了一批大中小泊位,同时口岸查验及服务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