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东则太行为之屏障,西则汾河为之襟带。北则阴山、南则首阳、砥柱、析城诸山滨河而错峙。汾、浍荣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取名山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概括山西地势有“表里河山”、“形势完固”之语。山西有利的地理条件,给古代文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在一百八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后稷教民稼于稷山,嫘祖养蠢于夏等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即称霸中原。后赵石勒、北魏拓跋氏、北齐高欢父子,都依托山西争取天下。唐太宗李世民从太原起兵,隋、唐、五代时期的后唐李存、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也都是以山西为基地发展起来的。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又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我们先祖和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革命文物。诸如全国著名的四大佛教盛地之一的五台山;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全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桥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全国现存最高的木桥建筑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明长城中著名的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娘子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革命根据地,以及闻名中外的壶口黄河大瀑布都在山西等等。
据统计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各类文物(不可移动者)计31401处。其中:古遗址2639处、古墓葬1666处、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18118处、石窟寺300处、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360处、石刻及其它6852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1466处,以及依附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中的彩塑12345尊、寺观壁画26751平方米。 从夏商文化到明清历史,山西各地星罗棋布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处庙宇都浸透了浓浓的历史。正因为这样,山西的文物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许多民间收藏爱好者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充分沐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