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年兰州旅游发展规划中,我们很难看到有关“文化旅游”的提法。兰州有没有值得推出的文化旅游景点?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黄河文化、碑林文化、民间文艺以及一些知名的文化品牌。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做好生态旅游、农村旅游和城市公园游的同时,如何贴近文化旅游,让地方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让文化和旅游休闲相结合
“什川———中国第一梨园、兰州的后花园”,连续四届的梨花节已经使得梨园的名片效应日益凸显。在我们的采访中,无论是村民还是干部,对于什川镇今后发展的这个定位都持肯定态度。什川镇杨副镇长告诉记者,现在最主要的是做好开发性保护工作,在经营理念上逐步由现在的分散式经营向集约化模式转型。按照当地政府部门的初步构想,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由120家较大规模、设施完善的“梨园”组成的“园林航母”。但是在引导这些经营者如何把文化特色和旅游休闲结合的问题上,目前政府部门和园林经营者两方都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张侠是一位喜欢郊游的机关干部,每年都要去几次兰州周边的景点。“每次去除了打牌喝酒好像就没有什么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张侠说。“很单调、和省内大多数农家乐一样,没特色。”许多来什川旅游观光的人都和张侠有同样的感觉。
“我们也犯难,想开发一些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活动,但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游客和经营者都不怎么感兴趣。”皋兰县旅游局王局长对记者说。在什川梨园里最早引进兰州鼓子表演的魏老板说:“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研究民俗文化的人慕名而来,也曾热闹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冷了下来,因为大多数游客、尤其是年轻人对此并不感兴趣。”
让传统文化和节会旅游相结合
西北师大旅游学院院长王三北认为,我们在做好做大乡村旅游的同时,不妨把传统文化和节会经济结合起来。比如说可以在梨花节和桃花会期间多搞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活动,举办一些能振兴地方戏和地方民俗文化的活动。王三北说:“兰州旅游突出的应该是“大旅游”格局,以黄河为主做文章,要有整体景观意识。
“对外地游客来说,兰州市内旅游勉强安排一日游都很困难,就那几个景点,大半天时间就能玩完。”省内某旅行社的导游张小红这样给记者说。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近年来周边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兰州市内休闲旅游去处的单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和省内一些旅游团选择在兰州的景点基本上都局限在五泉山和白塔山等几个公园和黄河风情线上,而对于诸如《读者》、《大梦敦煌》等代表甘肃新兴文化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更具体的发挥。“如何让文化带动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兰州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甘肃飞天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现代人的休闲旅游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外出旅游者将会更看重有文化特色的景点。其实兰州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的地方和东西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水车、民间刻葫芦、兰州的中山桥、羊皮筏子、邓园、隍庙等,都是很纯粹的本土民间文化。还有就是近年来不断发展而树起的优势文化,比如说《读者》、《大梦敦煌》等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行业和品牌。这些本身就是旅游的景点,旅游的产品,旅游的看点就在这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