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前语
“十五”时期,全省实现思想大解放,各方气顺、心齐、人和。
这里,我们列出的7组数字,是我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新鲜“片段”。通过这些“片段”,5年来发生在陇原大地上的每一个变化都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把这些“片段”连成篇,我们就能发现:过去这5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民生篇
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6年我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920.59元,比2001年增长65.7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绿地扩展,储蓄增长,住房面积加大……电脑普及了,移动电话普及了,连买菜的老太太手中也拿着个“小灵通”,拥有私家车的普通市民也在悄悄增加。城镇,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改革篇
国企花开今更红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省属企业中的骨干部分绝大多数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据统计, 2006年,36户省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57.76亿元,同比增长 94.22%;已交税金 60.24亿元,同比增长39.07%。完成工业增加值275.92亿元,同比增长 29.01%,增加值总量首次超过中央在甘企业。
发展篇
千里陇原变通途
2002年以来的5年,成为我省交通发展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提高、成效最显著的时期。5年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508.65亿元,先后建成高速公路15条1048公里,甘、青、宁3省区省会之间实现了高速公路连通,省会兰州的6个出口公路全部实现了高速化;实现了从市州到县区通油路的目标,全省 91.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97.24%的行政村通了机动车。
农业篇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以来,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环县、会宁、靖远3县的人饮工程、石羊河综合治理、引洮工程等“生命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 4.3万户。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扶贫开发和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突破。


环保篇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十五”期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 3082.97万亩,比“九五”增长 34.6%。退耕还林 2117.6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 537.6万亩,累计达 16.56亿株;沿河西风沙前沿建起了长达1200多公里、面积达 171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新增省级保护区面积 1300万亩,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山川又添层层绿,沙化、荒漠化正在消退。
文化篇
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读者出版集团挂牌成立;舞剧《大梦敦煌》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23个项目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00个农家书屋矗立在乡间田畔;陇东南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张家川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
卫生篇
新农合“阳光”遍洒陇原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我省实施。当年,第一批5个试点县就开始了新农合的探索旅程。经过3年多的试点运行,截至今年1月1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我省52个县区, 1232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88.5%。据悉,今年年底前新农合制度将在我省实现全面覆盖。届时,广大农民都将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