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网专题 > 黑龙江 正文
秋林大面包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7-05-31 21:51:58
 

  哈尔滨秋林大面包,远近闻名,久盛不衰,堪称一绝。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人在哈尔滨成立了秋林公司,而面包生产则成为公司伊始的主要经营品种之一。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大批的俄国人涌入哈尔滨,面包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长,这就促进了面包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除秋林公司外,俄国人还陆续在大安街、河鼓街、安宁街开办了面包厂。另外,犹太人在道里安国街也开办了面包厂。到1930年,外国人在国哈尔滨开设的面包厂有16家,中国人开的面包作坊有100多家,此间哈尔滨的面包产量达4000吨以上。

  那个年代,从道里中央大街到南岗大直街的一些主要街道上,早晚都有运面包、鲜奶的四轮马车,车上坐着大嗓门的车夫和头系三角巾的俄罗斯姑娘,车夫用俄语大声叫卖着。人们只要在路边轻轻一招手,就会有热乎乎的面包和鲜奶送上。当时的哈尔滨国际化程度很高,外国人在城市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许多哈尔滨人都会讲几句俄语。另外,在哈尔滨人所使用的汉语中有不少外来语,如列巴、威打罗、马神、滨金油、布拉吉等。列巴就是当年哈尔滨人对面包的称谓,至今仍在一些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人首先吞并了部分俄国人开办的面包厂。继而,在炮队街又开办了“池田”面包厂,专为日本关东军制作各种面包食品,1937年11月,日伪当局成立面粉配给组合,并实行小麦统制法。面包列为日本关东军军用品,只限量供给外侨,致使多数面包厂倒闭,面包年产量下降至2000吨以下。

  哈尔滨解放以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实行一系列保护和扶持民族工业政策,促使已关闭的面包厂恢复生产。1946年,改建的秋林面包厂生产出第一炉大面包。当时秋林面包厂做的面包都沿用俄国传统的生产工艺,使用砖砌面包炉,以燃烧硬杂木为热源,每天可生产两炉150个2.5公斤的大面包。

  1953年,前苏联政府将秋林公司有偿移交给中国政府,从此建立了国营秋林公司。1954年,秋林公司面包厂年产面包900吨。

  1955年起。侨居在哈尔滨的俄国人大批回国或移居其他国家,随之,以面包为主食的消费市场发生了变化。致使面包产量疾速下降,秋林公司面包年产量只有400多吨。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面包、糕点等实行凭票供应。秋林公司面包曾一度停产,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又恢复了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秋林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了面包生产机械化,同时,面包品种也逐步多样化。其中,大列巴、塞克、夹馅面包、豆馅面包、葡萄干面包等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秋林公司面包厂生产的大圆面包更是受人青睐,每天早晨上市后便销售一空。1983年,秋林公司生产的大圆面包和塞克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

  秋林面包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其原料选择独特,采用啤酒花做酵母,制成面包后闻起来有一股啤酒的芳香,且风味浓郁,经久不变质。这种大面包采用三次发酵、桦木熏烤工艺,外焦、里嫩,又有一股植物的芬芳。

  几十年世事沧桑,尽管秋林公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大面包的生产却延续了下来。秋林公司一直是前店后厂,它的面包房就在地下室内,如今,除搅面由机器完成外,烤炉仍是传统欧式烤炉,成型的面包团入炉亦延用人工操作方式,以黑麦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自然发酵方法和制作工艺,不添加任何合成香料和酵母,也不用面粉改良剂和膨松剂,所有燃料也是从哈尔滨南部山区采来的,据说,像秋林公司这样遵循传统方式烤制面包的作坊在欧洲都极少见了。现在,秋林公司每天只制作600个大面包供应市场。烤熟的大面包,外壳酥脆,内里软嫩,有独特的酒花香味,出炉后“体重”2.1公斤。

  长久以来,“大列巴”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哈尔滨人和外地游客的青睐。

  秋林公司除生产大面包外,还生产其他面食,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

  黑面包,这是一种用油麦面特制的长形面包,因为是装入长槽中烤制而成的,所以中国人俗称长槽子列巴。味道酸酸的,有嚼头。据说这种面包很养胃。过去吃这种面包的人多数上是讲究的。

  列巴圈,有三种不同列巴圈,一种如同算盘珠,又香又甜,又酥,孩子们最喜欢。另一种是大列巴圈,略带咸味,非常有嚼头。还有一种比大列巴圈小点儿,细点儿,奶油味足,百吃不厌。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李逢时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互联网宣传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