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女,字介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于霞浦县城一书香世家。卒于1994年,享年88岁。历代书香家学源远霞浦县城东后街古菩里有一“炳烛斋庆旧庐”,大门有一幅对联:“四代书香,今贤古善;满门桃李,塞北江南”,道出了这家主人的身世。
这就是当代著名女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游寿的故居。高祖游光绎,清乾隆巳酉进士,投翰林院编修,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一代政治家林则徐即出其门下。曾祖游大琛,遭光丙戌进士,与林则徐是同学,历任长子、高’平等县知事。祖父·秀才,英年早逝,深请书法、金石。父亲游学诚,光绪辛卯举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历任近圣学院院长、福宁郡中学堂监督等职;思想开明,支持辛女革命,创办女子高等小学,亲任校长职务。游寿自幼就在这所小学读书。
游寿自幼聪颖,14岁就读福州女子师范时,深得老师邓仪中先生(邓拓之父)的赞赏。民国14年,父亲逝世,游寿继任父亲的校长之职。同年,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后又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曾任重庆女子师范学院讲师、中央大学文学系教授、中央博物馆员、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主任、南京图书馆馆员等职。
1949年,游寿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51年,游寿到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57年,游寿主动支边到黑龙江;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学院。
金石考古集诸大成
游寿在哈尔滨师院,主讲考古学、古文字学、中国古典文学、书法等多门课程。课余,她把主要精力投到黑龙江的考古事业,足迹遍及白山黑水之间。为研究黑龙江的古人类活动找到了重要依据。她把考古研究的视角对准了黑龙江大地的鲜卑魏文化,1963年,发表了重要的论著(拓拔魏文化史稿》。“文化大革命”期间,游寿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农村。1972年黑龙江省委书记到京开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问起:游寿女士现在何处?懂金文的还有谁?并深情地说:游寿是老同志,现在老同志为数不多了,你们要照顾她一下;此后,游寿被调回哈尔滨师范学院。
游寿一直致力于确立拓拔魏的发样地研究。1979年,终于在大兴安岭嗄仙洞中找到了湮埋了1500多年的魏太平真君拓拔焘曾派人到他们祖先所居的“石室”祝文。这是新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一发现,既解决了学术界长期莫衷一是的问题,又把黑龙江书法史的实物材料提到了北魏时期。1980年,游寿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仍不志考古工作。在史海入唐之道的霞浦赤岸村,游寿发现了大批唐宋时期的珍贵文物,确定了赤岸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地位。
游寿在考古、古文字、历史、文学、书法方面的著作除上述《拓拔魏文化史稿》外,<寿县蔡器铭文与蔡楚吴史事》、(楚辞琐谈》、《略说商毫》、(钱币浅识》、(谈书随感录》以及(李德裕年谱》、(书范镂锦)、(论汉碎》、(伐绿萼梅赋》、(山茶花赋)、(山居志序)等。1985年,又主编了专著(殷契选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