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字遹泉,号准台,笔名念九,誉名马天安。1895年9月12日生于宁安县城一个回族家庭。1912年考入吉林一中。191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窗。他聪颖好学,记忆超群,谈吐畅达,品学兼优,追求真理,较早地接受了进步思想。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前后,马骏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当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并参加天津各界联合会、全国学联的领导工作。他以卓越的组织能力和演讲才能,成为“五四”运动杰出的青年领袖,他亲自领导京津各界近万名学生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大闹天安门,被称颂为“马天安”。同年9月,马骏与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成立进步团体“觉悟社”。马骏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哈尔滨指导成立“哈尔滨救国唤醒团”。1923年创办《哈尔滨晨光报》,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1925年“五卅”惨案后,马骏等人以“吉林爱国六人团”名义发表宣告,并当选为“吉林沪案后援会”会长,后援活动波及30多个大小城镇,是吉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9月,党派马骏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当选为中山大学公社书记。1927年夏奉命回国,临危受命就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重建北京市委。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敌人用高官厚禄收买他,用死来威胁他,都以失败而告终。1928年2月15日,马骏英勇就义,时年33岁。
马骏烈士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一页。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51年10月国家为马骏举行了公祭仪式。1987年北京市重新修缮了马骏烈士墓,邓颖超亲笔题写了碑文。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95年8月31日,宁安市捐资兴建的马骏纪念馆落成并开馆。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马骏纪念馆,座落于牡丹江畔,宁安城西南处的江滨公园之中,1995年8月落成开馆,建筑面积1283平方米,占地5000平方米,总投资280万元。纪念馆为三层楼仿古式建筑,正面由8根白色明柱高高擎起,屋顶是两层光华夺目,具有回族特色的蓝琉璃瓦飞檐,蓝色镀膜玻璃、白大理石墙面,在繁花似锦的公园簇拥下,纪念馆与绿柳婆娑的牡丹江水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走进前厅,正中央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安放着汉白玉雕成的马骏烈士半身像,雕像背面鲜艳的红旗上镶挂着邓颖超同志亲笔题词“纪念马骏同志”六个金色大字。两侧浮雕反映马骏大闹天安门和在家乡宁安传播革命火种的情景。474平方米的展厅记述着马骏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纪念馆于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马骏纪念馆是宁安44万人民为纪念回族英杰马骏烈士而捐资兴建的。马骏,189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的一个回族家庭。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五四运动杰出的青年领袖之一,是周恩来、邓颖超的亲密战友。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五四运动期间,曾率领万名学生代表大闹天安门,被誉为“马天安”,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被人们以天安门命名并加以称颂的民族英雄。“五四”运动后,马骏与周恩来等人发起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青年进步组织——觉悟社。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回族中的第一位中共党员。1922年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宁安、哈尔滨、吉林等地传播马列主义,从事革命活动,是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5年10月,马骏被党组织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马骏奉调回国,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北京市委。同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他严辞拒绝敌人高官厚禄的诱降,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1928年2月15日被军阀张作霖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马骏烈士的一生是英雄战斗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宁安各族人民历来把马骏做为故乡的骄傲,马骏的爱国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宁安人。邓颖超同志生前抱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老一代革命家伍修权,国家领导人费孝通、王光英,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也为纪念馆题词贺勉。马骏纪念馆的建成,是宁安44万人民群策之举、群策之力的象征,目前是牡丹江地区等周边市县社会各界和未成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