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是一座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文化名城,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目前,佳木斯市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省级4个,市级18个另外还有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多处。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源,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宣传、党史、民政、教育、文物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导小组,直接负责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近年来,我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利用佳木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基地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和载体,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挖掘培育,创新内容,强化功能,提升品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教育功能。
一、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
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通过上级拨款、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扶持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新建、整修了一批硬件设施。每年由市财政列支200万元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市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资金达到了980万元。刘英俊陵园由于原有纪念馆的规模小而且过于简陋、展览形式陈旧、教育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宣传教育作用的发挥。为抢救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源,近年来我市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动迁园内36户居民,拆迁陵园周边69处违章建筑,重新改建了刘英俊烈士墓和墓后屏壁,用大理石贴面,镶有钛金制作的金色题字“人民的好儿子”。新修园内地下排水主管道,地面铺设广场砖、草坪砖、甬道,增添路灯、地灯等照明装置和音响设备。在园内中央修建5.45米高的刘英俊勇拦惊马大型铸铜雕塑一座,安装36米宽黑金钢伸缩电动大门,修建250延长米的铁栅栏围墙,陵园环境建设大为改观。1998年,佳木斯市政府投资40万元,对刘英俊烈士纪念馆进行维修和改造。2003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大纪念馆的使用面积和展示内容,将刘英俊烈士纪念馆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经过长期的紧张筹备,2004年7月,佳木斯市投资60万元,对刘英俊烈士纪念馆进行重新布展,将刘英俊烈士单设一个展室,革命烈士纪念馆设5个展室,共展出我市建党初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英烈事迹58名,并于2004年10月重新开馆。
富锦市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47年,近年来,富锦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分三期对烈士陵园进行修建、扩建。扩大陵园面积,由原来的1.3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3.5万平方米,新建混凝土大理石墓穴60座。按照仿古式园林建筑风格,修建10米长、7米高的烈士纪念碑一座和1500平方米碑前广场;修建了870延长米围墙和一座高16米、宽15米的仿古式烈士陵园大门,并由我省老一代革命家陈雷亲笔题词。修建170平方米陵园办公室和烈士事迹展览室,增设180平方米的彩色长廊和凉亭、假山、观赏水池、景点间通道等。另外,修建了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用彩色地砖铺设800平方米的廊前广场、400米的排水沟,种植9000平方米草坪,3.6万棵树,增添3万平方米灌溉能力的喷灌设施。目前,整个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高贵华丽,绿荫环绕,风景秀丽,已成为富锦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全市各地还新建、扩建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纪念景点,如第一中学、市科技馆、艇队荣誉室等,基地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新的发展。
二、挖掘教育资源,不断扩充教育内涵
我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的,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作为东北战略后方被喻为“佳木斯——东北小延安”的,有反映佳木斯市人文荟萃、悠久历史和自然风光的,有反映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了资源的丰厚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近年来各地在不断加大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地方实际,不断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注重加强文史资料和实物的征集、挖掘、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充实馆藏内容,丰富教育内涵,强化教育效果,提升“软件”品位。在筹建佳木斯博物馆期间,有关单位多方征集了佳木斯市在各个时期的5000多幅照片及相关实物,保证了这一基地的陈列内容从一开始就很充实、很丰富。在筹建佳木斯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挖掘、整理感到解放战争时的佳木斯作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东北革命文化的摇篮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是宝贵的教育资源,结合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我市投入资金50万元,组织拍摄了五集历史纪录片《佳木斯—东北小延安》。1945年到1948年,佳木斯是北满地区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当时中共调4名政治局委员,11名中央委员,24名将军,10万官兵在佳木斯战争。当时佳木斯在经济上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市场繁荣、经济稳定,有600多位延安文化名人到了佳木斯。我们到北京等地采访了39位当年在佳木斯工作和生活过的老将军、老领导和家人,收集了大量资料,购买了影片史料,组织我市力量,成立了撰写组,把《佳木斯—东北小延安》定为五集,反复研究角本,几易其稿。摄制组,历经11省,行程7万余里组织拍摄,制作了5集纪录片《佳木斯—东北小延安》。它展现了佳木斯作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在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展现了剿匪、土改、建政、发展生产、孕育革命文化等时期佳木斯所体现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小延安精神。纪录片《佳木斯—东北小延安》在佳木斯电视台反复多次播出,4月9日,相继在黑龙江卫视和黑龙江二台播出,7月5日、6日在中央一台《见证》栏目,编为上下集播出,广东卫视和山东卫视也来我省索要资料,近期在两台要播出。纪录片《佳木斯—东北小延安》播出后全市人民反响非常大,激发斗志,对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大作用。
为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我市组织编写了《三江抗日》、《抗日群英谱》等书,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现在我市以解放战争时期从延安来佳木斯的600多位文化名为线索,正在组织编写《佳木斯文化名人史》(暂定名),现已收集完成200多位。
三、发挥基地资源优势,强化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我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基地的资源,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利用重大节目、纪念日,组织干部、职工、青少年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历史文化名胜、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部队荣誉室等,让观众切身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困苦和巨大成就,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组织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到先进企业、文明单位、科技示范园开展社会调查,邀请老战士、先进工作者、模范人物、优秀党政工作者、专家学者作现场报告,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培养人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三是围绕基地特点,确定系列主题教育,经常性举办“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佳木斯市“人防杯”国防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月活动、“祭先烈、话未来”演讲赛等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组织了为军烈属定期服务及科技、法制、卫生宣传活动。四是结合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我们在全市开展了11项活动。7月23日,我市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万人大会。各基地坚持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多形式、持续性组织开展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驻佳某艇队注重发挥辐射作用,强化边民爱国主义观念。艇队针对明水期执勤艇组遍布千里界江的实际,不把教育局限在驻地,而是把爱国主义教育的触角向执勤一线拓展。在萝北、抚远、饶河三个方向设立了教育辅导站,每个艇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小组,使每一艘流动的船艇就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流动宣传站,执勤船艇到哪里爱国主义教育就普及到哪里。明水期他们深入到企业、农村和滩地,播放“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对边民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在界江一线得到落实。汤原县几年来坚持把基地作为课堂,组织新老党员、团员以本县基地为重点,以县外基地为补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各教育基地还通过组织临时展览、流动展览、巡回展览、巡回演讲、建立教育联系点、承办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延伸基地的教育功能,努力扩大教育覆盖面。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市教育局组织100多所中小学校与各教育基地建立共建共育关系。各教育基地不仅向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参观和免费讲解服务,还成立了“青少年文明园”,为青少年开展活动提供场所,吸引中小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各种活动。暑假和寒假,纪念馆还吸引中小学生到纪念馆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潜移默化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中小学校通过开展抗战影片展映、革命诗抄联展、英雄事迹演讲等活动,让广大学生能“听一场抗战演讲,看一部抗战影片,唱一支抗战歌曲,写一首革命诗句,演一位抗战英雄”,从不同侧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去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组织参观活动252场观众16万多人,报告会373次,座谈会184次,演讲赛86场,大型文艺演出36场,知识竞赛10次,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受教育群众和学生约63万人次。
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基地影响
宣传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灵魂。近几年,我市在巩固提高阵地讲解的基础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及时报道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佳木斯电视台、电台、佳木斯日报社等新闻媒体除在新闻节目中加强动态报道外,还定期开设“爱国主义教育”栏目。利用重要节目、纪念日、重要活动组织基地走出来,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一条街活动,用翔实生动的文字、图片、实物向广大市民、农民和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基地及企事业单位、市直机关共制作版面1200块,展出图片45万幅,发放资料15000份,受教育人数约30多万人次。市以上报台发稿232篇,制作专题21部,联办有奖征文6次,参加入数近10万人次。同时,各基地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延伸和提升基地的教育外延与内涵。
五、科学管理,形成制度,建立健全爱国主义教育规范
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组织宣传、教育、民政、文物等部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利用检查、座谈、现场会等形式,总结交流加强教育基地管理和组织开展活动的经验。2003年,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佳木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佳木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考评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和考评工作,定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申报和考核评优,对符合条件要求的予以挂牌,对全市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工作进行系统总结表彰。此外,在市和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市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美化环境,丰富内涵,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不断得到拓展。市教育局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已逐步形成了如下制度:一是施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录册(卡)制度。使中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加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规定每位中小学生每学期要参观一处必须参观的基地和若干个选择参观的基地,并要加盖基地印鉴,由家长或班主任签字,新学期凭成绩册和记录册(卡)报到,学生毕业时凭成绩及记录册(卡)领取证书。二是场馆与学校的协调制度。定期由教育部门邀请纪念馆地和有关部门领导研究计划,总结经验。或由纪念馆地和有关部门邀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参加的征求意见会议制度。三是考评制度。依托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的情况及效果,已列为我市对德育工作检查、评估和评选德育先进学校、重点中学、模范学校的依据。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德育基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我们对学校与基地开始进行双向测评。基地考评学校的组织程度和遵守社会公德的程度等,学校考评基地在接待中的态度和是否是按要求进行讲解等,这样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监督,使依托基地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扎实、有效。目前,佳木斯各教育基地普遍建立了学习、考勤、值班、奖惩、财务管理、安全保卫、公物保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执行中力求严格考核,照章办事,一丝不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