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于1995年6月27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原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四所院校合并组成,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省属院校中规模较大、学科较多、人才全面素质培养实力较强,融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于一体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合校以来,我们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大学党委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定、连续、深化、创新”的工作方针,坚持建设、改革、发展一起抓,以实施“三三四一”工程为主要任务,重点抓好“三个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三观教育”、素质教育),“三个优化”(优化政治环境、优化文化环境,优化学习环境),“四个提高”(提高思想水平、提高工作水平、提高专业水平、提高科技水平)和“一个创建”(“标准化团支部”创建),以理论武装为先导、以文明创建为主线、以文化建设为依托、以道德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引导为突破、以社会实践为补充、以自身建设为保证,大力加强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全校的共青团工作呈现出了全面发展的局面。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论武装为先导
我们一直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校青年团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活动。
邓小平理论学习活动扎实、深入、持久。党的十五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我们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在全校团员青年中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配合大学党委开展“两课”教育和深化“三进”工作。在组织上,先后成立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读书会、报告团、宣讲团等课外理论学习组织;在形式上,举办了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辅导,举办专题报告会、交流会,同时通过广播、录像、宣传栏、演讲赛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宣传;配合学工部、宣传部举办了全校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于九八年四月份组建了“佳木斯大学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并隆重召开成立大会,健全了各级研究会机构,确定了研究方向,研究会下设十五个分会,组建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300余个,吸收会员7000余名,“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主要对“邓小平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关于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研究”、“青年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方法和经验”、“邓小平人才理论对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激励作用”、“知识经济的挑战与青年跨世纪的思想和技能准备”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召开了“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和“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年会,进一步展示了我校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活动的成果。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我校团员青年更准确、深入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从而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明创建为主线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遵照大学党委《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号召。引导团员青年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并结合青年思想实际,全面实施了“青年文明示范工程”,全校各级团组织普遍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大学生”争创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五文明”竞赛活动的热潮。各学院还普遍开展了校园内文明示范楼、文明示范教室、文明示范寝室、文明示范路的结对服务活动。先后结成创建对子二百余个,促进了全校精神文明建设。
三、文化建设为依托
1、结合“纪念日”教育,寓教于乐,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各级团组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抓住重要纪念日、重大纪念活动的有利时机,坚持校园文化活动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相结合。在“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要纪念日,举办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普遍开展了校园辩论赛、摄影赛、器乐赛、纪念“一二.九”运动系列板报展、演讲赛、摄影赛、棋类赛、计算机技术大赛、校园文化精品荟萃、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业余主持人大赛和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九九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六十周年、喜迎澳门回归、庆祝大学合校三周年,大学团委会同大学宣传部、工会、学工部、学生会举办了“爱我中华、兴我佳大”合唱比赛、演讲大赛、板报、征文、书画大赛等系列活动,本次合唱比赛是合校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得到了大学党委、大学各部门领导和各学院的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合校以来,我校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喜人景象,展示了各学院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合唱节取得了空前成功。
2、积极参加省大学生艺术节,取得了出色成绩。根据国家教育部、团省委和大学党委的指导精神,会同大学学工部等部门组织我校大学生参加了以“歌颂伟大祖国,迎接新世纪太阳”为主题的省大学生艺术节,我校选送的8个文艺节目、19幅书画、摄影、篆刻作品全部获奖,我校被评为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出色才华,树立了我校的良好形象。各学院团委结合本学院实际,举办了“歌颂伟大祖国,热爱新佳大,迎接新太阳”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各学院艺术节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全校90%的学生普遍参加了艺术节活动。同时,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我们与宣传部、工会、学工部、学生会联合举办了以首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重点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35项,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了良好的的文化氛围,充分占领了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强化了“高品位”、“高层次”和“精品”意识,为优化校园的政治、文化、学习环境做出了贡献。
3、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中的群众组织,是大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基地。我们高度重视我校的学生社团建设,不断完善社团组织机构,加强社团管理,产生了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计算机网络协会、科技协会、摄影协会、辩论协会、小品话剧团、笔原文学社、超想象协会、足球协会、年轻杂志社、零点记者团等优秀社团组织,这些社团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还制定了《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促进社团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道德建设为重点
1、青年志愿者活动扎实有效。几年来,我们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工作方针,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依托基地、辐射周边、量力而行、稳中求进”的宗旨,积极开展了青年志愿者和社区服务活动,如卫生清扫、扶贫助困、慰问英模等,广泛开展结对活动,与汤原县鹤立小学、汤原县胜利乡中心学校、桦川县敬夫村、驻佳部队、居民委的结对科技援助活动;与郊区红旗中学、市孤儿院、居民委的结对助学、服务活动等等,共开展活动千余次,参加活动人数达万人。98年抗洪期间,我们组织全校团员青年成立了“佳木斯大学青年抗洪抢险突击队”、“佳木期大学抗洪抢险服务队”,动员了近两千名突击队员,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组织全校团员青年抗洪捐款二万余元,会同学工部(处)、总务处、到郊区灾民安置点慰问,送去价值四万多元的救灾物资,并为灾民义诊。此举动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有十余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团省、市委的表彰。一、二附院团委荣获了“省抗洪英模青年突击队”称号。九九年,大学团委被团市委授予“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实施“大学生爱心工程”。结合我校特困生实际情况。我们实施了以扶贫助困为主题,以结对扶助为主要形式,以思想上引导、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关心、经济上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爱心工程”。我们率先垂范,首先与部分特困生结对,对他们进行援助,并通过我们的行动,来激发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心,并肩携手,帮助特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鼓励特困生自强、自立,圆满地完成学业,在全校掀起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
3、广泛开展文明守纪教育。我们以团活、团课为依托。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校规、校纪教育,并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引导做遵纪守法公民,全校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无任何触犯国家法律现象。
五、科技引导为突破
通过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1、成立科技社团和学术小组。根据年级、专业以及学生兴趣特点,组建了相应的课外科技社团和学术小组,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创新构思、学术研讨,课题攻关、成果展览等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成科技活动小组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科技小组相互交流、研讨,提倡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内大胆探索。
2、广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全面展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月”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科技成果展示、科技成果评选、“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浓厚的科技与学术氛围和科研条件。
3、开展争当科技创新能手活动。在广泛开展青年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树立先进典型,广泛开展了首届“大学生十佳科技能手”、“青年十佳岗位能手”的评选活动。
六、社会实践为补充
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育人”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一起把深化社会实践,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做为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立足周边、辐射三江、量力而行、稳中求进”为指导思想,以“科技支农、送医下乡、文化扫盲”为重点,以组建各种综合性、专业性社会实践小分队,结队定点开展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加快基地建设,不断拓宽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为三江地区经济建设做贡献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几年来,我校共成立了千余个社会实践小分队和小组,结成对子300余个,建立活动基地30余个,参加活动过两万余人次,共收到社会实践报告两万余篇。
七、自身建设为保证
1、“标准化团支部”创建。“标准化团支部”创建工作是加强团支部的自身建设,提高团支部工作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团支部在培育跨世纪合格“四有”人才中的作用的重要举措,我们于98年启动“标准化团支部”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青年学生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服务促团建,以服务求活跃,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我校团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新形势下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方式。我们结合我校实际,充分发挥各学院特色,以开展争创“青年志愿者”示范单位、“社会实践”示范单位、“科技创新”示范单位、“校园文化”示范单位为突破口,全面深化了团建创新工作。经过我校的努力,我校的基层团组织已建设成为班子坚强有力、群众基础牢固、先进作用突出、运行方式有效,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99年我校被评为省团建创新试点单位,全省仅有两所高校获此殊荣。
2、不断加强“推优”工作力度。“推优”工作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核心,做好“推优”工作也是我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本着层层把关、严格程序、履行手续、发挥团支部作用的原则,为党组织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团员,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3、加强团校建设。团校是共青团组织对青年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团校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4、坚持开展民主评议和“评优”工作。为不断据强化团员意识,我们始终坚持每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和“评优”工作。启动了争创“十佳青年”评选活动,同时还评选了第一届“十佳团干部标兵”和“十佳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