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松岭团区委从抓社区教育入手,依托社区较为完善的功能场所,积极拓宽社区教育渠道,活化教育方式,进一步加强社区与学校的共建共育,与家庭的沟通联系,自觉承载社会教育责任,积极延伸学校教育链条,努力链接家庭教育环节,营造出了全方位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帮助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一、依托阵地,拓宽社区教育渠道
一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办社区家长学校。为了建设规范化的活动基地,在松岭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社区建成了休闲广场,建起了社区活动室。并且在广场安装了单杠、双杠等体育健身器械,为青少年购买了2000多册中外少儿读物和中外名著,在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音响及有关青少年教育的故事片、纪录片等光碟、录像带100余本。每天放学后,社区的广场和活动室内便热闹起来。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双杠,还有的看书、下棋、学习,减少了孩子们到网吧、电子游戏厅玩不良游戏的机会。提高家长的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关键,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家长缺乏正确教育方法的实际,在社区创办了家长学校,聘请老教师、老干部、民警为家长讲授青少年心理学、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提高家长素质,使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朝着“四有”新人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设教育辅导站。针对当前一些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的实际,我们在社区成立了教育辅导站,组织社区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工人、老战士担任义务辅导员。利用东北抗联烈士纪念碑等教育基地,请来老抗联战士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抓住迎庆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0周年之际,请退休老工人用自身的经历进行大兴安岭开发和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现实教育。在社区教育辅导站举办“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培训班,把法制教育与本地实际案例相结合、把道德养成教育与松岭文明公约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贴近青少年生活,使他们提高了文明素质。
三是着力加强意志品德磨练,辟建科普体验基地。针对未成年人多为家中“独苗”,经风雨磨练不足的实际,我们与林业局营林部门、天鹿实验场联合辟建了科普体验基地。每逢假期和植树造林时节,都组织学生到基地种花护花、植树造林,到天鹿实验场劳动。经过锻炼,孩子们体会到了生活和创业的艰辛,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练。
四是着力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创立“旧物连心站”。为让弱势群体体会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对社区弱势群体中的青少年、特困生、单亲家庭、孤儿,开展了“献爱心、助贫困”活动。在社区创立了“旧物连心站”,组织社会和各单位的广大青年、群众、学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为社区贫困群体捐赠衣物和生活用品,为特困学生捐助学费。目前为止,仅松鹤社区旧物连心站就已收到捐赠物品2300余件,价值27000余元,发放到750户贫困家庭,为特困生捐款2600元,使140名学生得到救助。旧物连心站是一座“爱心超市”,在这里许多小同学和青少年结成“知心朋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在“连心站”里,共有28名青少年结成了牵手帮扶对子,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每月的22日是连心站的集体活动日,每到此时,这里便热闹非凡,来自志愿者和社会各界捐赠的物品汇集到此,社区内的特困户和贫困青少年会在这里领到急需的物品,获得及时的帮助,他们说连心站里总能感受到温暖,收获到感动,是真正用心连结的“爱心超市”。有些孩子在大人的带动下,把零用钱节省下来,捐给了特困生,把用旧的文具和衣物捐给了“手拉手”结对的小同学,许多青少年都成为超市里奉献爱心的“金色会员”。通过此项活动,使青少年培养了爱心,增强了奉献意识,提升了道德品质,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活化方式,增强社区教育吸引力
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我们积极改进育人方法,坚持给孩子们最需要的,做孩子们最盼望的。
一是因需施教,给青少年自由学习和特长发挥的空间。社区与辖区学校联合开展了“金色双休日”活动,全天候开放社区图书室,同时开设了足球、文艺、手工制作等假日课堂,由有特长的爱心群众担任教师,孩子们完全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参加。通过开展“文艺活动大家演,书画技能大家赛,科技制作大家比”活动,让青少年充分展示才艺风采,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二是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我们坚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开展社区“大家乐”活动,先后组织家庭运动会、拔河赛、卡拉OK赛等活动50余次,吸引了广大未成年人踊跃参加。在这些趣味性活动中,孩子们尽情挥洒活泼爱动的天性,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身心得到了放松,情趣得到了陶冶。同时,也领悟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成功、友谊比竞赛更重要等人生哲理。
三是搭建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社区开展了“文明青少年”竞赛评比活动。通过“讲家教、评家风、作新人”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结合“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倡导青少年坚决做到城镇“十不准”,提高他们“讲卫生、爱环境”的意识,争做文明小公民。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同志帮助孩子们成立了学雷锋小分队,参加社区服务;成立护花保洁小分队,植树、种花、净化、美化环境;成立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帮助军烈属、优抚户、孤老户打扫室内卫生。今年,团区委在社区内启动了“爱心门铃”计划,即由一名志愿者与老弱或病残户对接,互通的门铃成为联系的纽带,门铃一响,志愿者便能及时赶到,为其提供帮助。切实解决了老残病弱群众的实际困难。其中,就不乏青少年志愿者通过爱心门铃为残疾少年和孤儿及生病的老人进行帮助的感人事迹。王磊9岁,是一名孤儿,与收养他的68岁的李奶奶一起生活,一次李奶奶突发心脏病,小王磊不知所措,倒水取药手被热水烫伤,害怕得大哭,最后想起了爱心门铃,按响后,与他对接的李萌同学迅速赶到,拨打了120,使他们得到及时救治。广大青少年在这些活动中,体验生活,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实现价值,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净化环境,营造社区教育良好氛围
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我们始终把改善育人环境作为重点牢牢抓在手上。
一是注重监管,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在社区组建由“五老”组成的网吧监管队伍,积极协调区文化市场稽查队和辖区派出所等单位,通过清理违法经营的书店和音像制品店,没收不健康书刊,清除距学校200米以内的营业网吧,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净化了环境。
二是注重治理,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通过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发动居民,家家行动,人人动手,集中清理家庭和社区内垃圾、杂物、小广告,美化家庭环境,净化小区卫生。同时,积极协调环保局等部门,加大对辖区饮食娱乐场所噪声和油烟污染治理力度,为孩子营造出了一个安静、清洁的居住环境。
三是注重巡防,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我们把社区经常性的治安工作与重点帮教劣迹青少年、“两放”人员活动相结合。社区同公安派出所开展了警民共建共育活动,发现有劣迹行为的青少年,一面与家长联系,一面安排一名志愿者与他们结成帮教对子,一包到底。对于“两放”人员的管理,我们着重从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帮助解决就业入手。由于加强了对劣迹青少年和“两放”人员的帮教工作,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社区内也从未出现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
以上是我们在社区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争取把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