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了这首《复台诗》。他在诗中高度概括了收复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父亲郑芝龙,是南明隆武王朝封的“建安伯”,曾组织大陆民众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武帝朱韦健的召见,被隆武帝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他为“国姓爷”。
郑成功在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主义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主义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自己率领战舰120艘,将士2500多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此后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1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美丽的宝岛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的行为都将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