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一”扶贫简报
第34期(总第161期)
黑龙江省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9月15日
“一帮一”工程中的“龙马”精神——记省检察院帮扶干部龙占章、马辽江
唐代诗人李郢以“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赞誉忠良,赞誉吃苦耐劳精神。而今在鹤岗矿务局上上下下普遍传颂着一种新的“龙马”精神——全心全意为被帮扶的特困职工着想,勇于拼搏,乐于苦干,甘愿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践者是省检察院“一帮一”帮扶干部龙占章、马辽江。他们从繁华的省城走来,把根扎在贫穷的富力煤矿和特困职工之中,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扶贫解困的壮丽诗篇,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诠释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这是真正的“龙马”精神。
遥距千里情系矿工
2001年10月,鹤岗富力矿务60户特困矿工脱贫致富的重担落在了龙占章、马辽江两位检察官的肩上。省检察院党组派这两名同志承担帮扶工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他们历年先进,最善于打硬仗。
接到任务后,龙占章与马辽江两位同志立即“北上”了。60户特困矿工三年全部脱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他们从摸底对接做起,挨家挨户走访,逐人谈心了解情况。矿山的路高低不平,崎岖难行,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但他们心里的一盏灯永远是亮堂的,那就是60户人家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这一责任感时刻在驱使着、震撼着他们。通过夜以继日工作,几天之内掌握了60户特困矿工翔实的家庭状况,贫困状况以及具体想法考察了富力矿当地资源,周边资源、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十几个项目,为院党组确定帮扶项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60户特困矿工的帮扶工作牵扯面广,需要处理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和60户人家交上了“紧密型”朋友,每家的私事都愿意向他们诉说。他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早上矿工起床时,他们已经在工作;晚上矿工下班了,他们还在挑灯夜战。吃住不方便,他们自己克服困难,从不向矿上提任何要求。超负荷的工作量,把他们的脚走肿了,眼睛熬红了,人累瘦了,好好地睡上了一觉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奢望。矿领导深情地说,“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的精神,在省检察院两位扶贫干部身上活脱脱体现出来了”。
金杯银杯不如矿工的口碑
龙占章、马辽江在富力矿没有人不认识,没有人不熟悉。只要他们一进入矿区大院,那一幕幕场面,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龙处、马处,我给您敬礼啦”,矿门卫庄重的举起了右手。“回来了老龙、我们可想您呢”。到矿上办事的贫困矿工深情地说:“几天不见了老龙,心里像缺点啥似的,可想你们啦”。他们唠着磕,拉着手就像久别的家人一样亲热。矿工如此地厚爱,那可不是用嘴吹出来的,为解决贫困矿工工资拖欠问题,他们三番五次和矿上协调,为60户特困户分期分批地补法工资,每户2000余元,在当时的富力煤矿、是矿工一年的工资呀!为解决60户特困矿工家庭的脱贫问题,他们帮助跑贷款,在省“一帮一”办公室担保贷款30万元开办矸石煤厂,为矸石煤厂早日开工,矿工早日上班,他们东奔西走,找关系,购设备。矸石煤厂开工了,贫困职工家属上班了,有的一个月就拿到了上千元,孩子学费有指望了,生活改善了,精神头也足了。矸石煤厂的运转给60户特困户解决了企业拖欠工资达84963.96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特困户生活上的难题,也为他们启动个体项目提供了资金。在矸石煤厂工作的矿工,由原来的30人增加到了60多人。截止去年8月末,煤厂共产煤4300多吨,发放工资864480元,累计创收179249元。通过三年的辛勤帮扶,被帮扶60户特困户全部提前脱贫,其中有36户发展了个人项目。昔日的特困户如今面貌大变,昨天的愁眉苦脸,变成今天的笑逐颜开,他们逢人便讲,“是省检察院的龙马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啊”。马姓氏在富力矿决不是姓氏组合,而是一种精神的结合体。
心里装着特困户是我们当前的坐标
龙占章、马辽江两位同志把人生的坐标定钉在了为60户特困户无私奉献上。三年来他们往返于特困户之间,住在矿区办公室,吃在食堂,有时因外出误了饭点,他们宁可饿一宿,也不给食堂添麻烦。他们说得好,“我们是来扶贫的,不是来享受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是我们共产党人立身之本”。三年来他们没向组织伸过一次手,没报销过一次补助费,却为公花掉了1000多元手机费。非典肆虐时期,大家都劝阻患感冒的龙占章,暂时不去扶贫点,可心里装着60户特困户的他还是置自己安危于不顾与马辽江踏上了扶贫的征程。
龙占章的孩子小,爱人经常外出,年幼的孩子经常没人管,今天求邻居明天求亲属,但无私奉献精神驱使着他没有二话,在扶贫点上一干就是三年。把天大的困难和委屈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利益留给别人,是他人生坐标又一闪光点。和龙占章一样,马辽江家庭也是如此,妻子经常公出,孩子上高中,正在爬坡阶段,需要父母的关怀和照料,自从接受了“一帮一”扶贫任务,孩子就吃上了“百家饭”,去年,是省委规定的第一轮帮扶工程验收年,也是马辽江孩子的高考年,考期已到他却忙碌在矿区的帮扶点上,妻子也因公出差,孩子看着其他同学在父母深情期待的目送下走进考场,也不免埋怨父亲,没尽到责任,而远在千里的马辽江又何曾不牵挂担忧呢?但是党的工作人民的重托,使他又一次留下了对孩子的遗憾。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在龙占章、马辽江的辛勤工作真心帮扶下,省检察院帮扶的60户特困户提前脱贫,顺利通过省“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的验收,省检察院“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领导小组正在提请党组为他们记功。龙占章、马辽江实践的敢于奉献的“龙马”精神,将在扶贫解困战线上为人们所广泛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