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经历一次天灾之后,小小的牛永健意识到生活的艰苦,那次灾难使原本拮据的家更加债台高筑,爸爸因此而大病,这也让他学会了自立:一个男孩子洗衣服、做饭、锄草、割地……他都做过,从而培养了他的耐心和毅力。在学校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辉煌的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拿过校奖学金;工作中,是个活跃分子,积极为同学服务,他们的活动增被评为“校十佳党日活动”。他带着自信的热情面对生活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对于我们每一个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的学子来说,心里都为自己得圆大学梦而充满着无比的感激之情,感谢家乡,感谢好心的人士,更要感谢我们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带着感激之情来到大学校园,我们都在把这种感激化为动力,用自信和努力的拼搏去诠释我们埋藏在心底的诺言………
——题记
我出生在双鸭山市宝清县的一个农村,虽然小时候的生活很苦,但好像记忆中除了和弟弟还有邻居的小伙伴们一块玩耍的童趣与快乐,也没有对清苦的生活产生很深的印象。但是自从我和弟弟上学后,我就开始渐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艰辛。
为了撑起这个家庭,他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没白天没黑夜地辛勤劳作。特别是在我们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亲友的帮忙联系下,爸爸狠下心来包了离家几十里外的一大块荒地,下打租(就是秋天收回庄稼后再交地钱)。爸妈心里盘算着只要这块地能有个好成,那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再不用让已经六十多岁的爷爷还要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顶烈日、冒风雨去放羊了,也可以还清前几年欠下的债务,让爸爸妈妈松口气。抱着这种希望,爸爸妈妈便拼命地在地里劳作。那年夏季的农忙时节,为了赶工,爸爸妈妈就带上了简单的生活用具和粮食,吃住在地里,一直到农忙结束。我和弟弟则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我记得那时候每天放学后都看到奶奶已经做好了饭站在大门口等我们,而我们见到奶奶老远就问:“爸爸妈妈回来了吗?”奶奶总是安慰我们说:“快了,地里的活马上就干完了,再过两天就回来了。”我们就天天盼啊盼,“两天”最终延伸成了将近两个月,当我们看到爸爸妈妈的那一刻,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可是高兴之余,再仔细地端详他们,他们已明显比两个月前消瘦了许多,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手上磨的全是老茧,头上、脸上、身上全是灰尘。可是见到我们,爸爸疲倦的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他俯身对我和弟弟说:“等秋天庄稼丰收了,我就给你们买你们一直想要的解放军叔叔穿的衣服。”一听到爸爸要给我们买一直以来我们朝思暮想的军装,我和弟弟都高兴得蹦了起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那一年秋天大豆快成熟的时候,连续下了两天两夜的暴雨,家里包的十多垧地全都被水淹没,没有收回一颗豆粒。爸爸在雨刚一停的时候,就骑上自行车去看地里的情况。其实没去之前他已基本上清楚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是他心里总是不愿意相信这一年的辛苦与劳累就这样白白被大水冲走了。结果爸爸回来后就大病一场,足足在炕上躺了一个月。后来听妈妈说,当天爸爸到了地里,在地头上根本看不到豆棵,到处都是齐腰深的水。爸爸仍然不甘心,他就趟着冰冷的雨水艰难的从地的一头一直走到了另一头,他心里总希望还能有那么一小块地能够有点收成,可是他这点小小的希望也最终破灭了。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我对父亲当时的心情感同身受,一年的汗水眼看就要换来可喜的收获,却由于一场无情的大水而付之东流了,这对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维持一家生活的父亲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幸运的是,爸爸没有一病不起,经过妈妈的悉心照料,一个月之后,爸爸的身体总算恢复了,可他也自此落下了风湿的病根。而经过了这一场天灾之后,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就更加债台高筑,一贫如洗了。从那以后,即使地价再便宜,父亲也不敢再大面积承包了,因为我们家这样的经济状况再也不容许有什么意外的闪失发生了。就这样爸爸妈妈专心经营家里的人口地,在农闲时节就出去打工,精打细算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并且一点点地还着一大堆的债务,虽然生活艰苦,但也毕竟生活得更踏实、更有安全感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让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自立。从上一年级起,我就慢慢地开始学着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比如放鹅子,给园子里种的菜浇水、除草等。说起锄草铲地,那还是我值得骄傲的地方呢。在我六岁半时就和弟弟一起跟着爸爸妈妈下地铲地了。当时一来爸爸是想把我们带在身边更放心些,一来也是想让我们从小就接受一下锻炼。由于我们人太小,大人用的锄头我们拿不动,爸爸还专门为我们俩定做了两把小锄头。由于弟弟当时更小,还不怎么懂铲地是什么概念,所以到了地里只会拎着小锄头跟在爸爸妈妈后面跑。而我由于已经有些懂事了,爸爸妈妈告诉我要把除了豆苗以外的植物全部铲掉,又给我做了示范后,我就自己挑了一条垄有板有眼地干了起来。爸爸妈妈说从那时起就看出我是一个做事踏实认真的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所有的家务活和农活我基本上都会干了,包括洗衣服、做饭(虽然可能做出来的饭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削甜菜、割地等等。
虽然家庭经济紧张,但爸爸从来没有让这一因素影响到我们的学业。只要是学习的需要,无论什么事情爸爸都会千方百计想办法为我们办到。爸爸总是说:“只要是关于你们学习的,就是花再多的钱,我都毫无怨言,你们的任务就是学好习就行了。”其实我们明白爸爸的心思,他当年上学的时候学习很好,经常考年级第一,可是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爸爸考上了高中却被人顶替了下来,求学的道路也就被强行阻断了,但是他那颗渴求知识的心却从来没有冷却,这么多年生活道路上的挫折与艰辛更使他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下一代——我和弟弟的身上。
在我们上学不久,爸爸就提出让我们练字,包括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他说身为一个学生,首先就要把字练好,这是最基本的。说做就做,他给我们买来了庞中华的钢笔字帖,又给我们用废旧的面板改装成一个简陋的黑板,还从收废品的那里低价买来废旧报纸供我们练毛笔字用。在练字的过程中,爸爸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给我们规定了每天最少要写多少个字,写完后还要让他检查,不合格的话就要重新写。所以那时感觉对于练字多少有些不情愿,但现在看来,正是由于爸爸的严格要求,才让我们不但练出了一笔漂亮的字,还培养了我们的耐心和毅力,这对我们的一生都是一笔财富。
还有一件事更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上小学时,叔叔在县城读高中(我爸爸总共兄妹四人,我爸排行老大,我还有两个姑姑,我叔叔是排行最小的)。因爷爷奶奶年迈,所以叔叔上学的费用基本上是由爸爸出的。那时家里本来就很困难,可以说仅能维持温饱,可爸爸还要硬撑着供叔叔、弟弟和我三个人上学,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能够在农闲时节赚些钱贴补家用,爸爸就凭着他的木匠手艺帮着附近几个村子的乡亲做些活计。有一段时间他还和妈妈一起去割茅草,回来编成草帘子卖钱,我和弟弟在课余时间还编过草帘子呢。总之,为了让我们上学,爸爸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尽了最大的力。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叔叔在补习了一年的情况下,考上了佳木斯师范学院,可是由于所考院校不是很理想,仅仅是专科,叔叔不想去念,打算下地干活。听到了叔叔的这个想法,爸爸当时就发火了,他吼着对叔叔说:“差一点怎么了,那它好歹也是个大学,只要你到那好好学,我就不相信最后还会不如我一个种地的。你现在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条就是去念大学,另一条就是去复读。上学的钱你不用愁,你只要好好学就行了,要下地种地我是绝对不答应的!”看到父亲坚决的态度,最终叔叔选择了前者。其实我知道叔叔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学的费用要比高中多好几倍,他觉得家里实在是没有能力再供一个大学生了,还不如下来干活,让家里增添一个劳动力,减轻一下爸爸妈妈的负担。可是爸爸更有他朴素却又凝结了他心酸的道理: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要一辈子受穷。所以他不会眼看着叔叔放弃大好的求学机会而和他一块埋没在这庄稼地里的,要知道,我们上大学也是在替他圆梦啊!
父母亲那辛苦忙碌的背影,疲倦的眼神,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印记。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懂得怎样去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等将来学业有成,有了能力,再也不让父母受苦了。所以我从开始上学起就一直勤奋刻苦地努力学习,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操劳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换来了可喜的回报,小学六年里,我仅有一次考试是班级第二,其余的各次考试我都是班级第一。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我又考了全乡第一。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格外的高兴,爸爸马上写信给在大学的叔叔,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他。爷爷拿着我的奖状,高兴得手都颤抖了起来,不住地连连点头说:“好,好,好!我的孙子真有出息,好,真好!”良久,他又拿着奖状满含期待的对弟弟说:“永斌那,你看看你哥,多给咱老牛家争气呀,你也要好好学,过两年也拿个全乡第一的奖状回来,让爷爷看着我这两个孙子都这么争气,那爷爷也就心满意足了!”两年后,弟弟真的也考了全乡第一,可是这次我们却再也看不到爷爷拿着奖状时那激动的神情了。就在弟弟去领成绩通知单的前一天早晨,爷爷由于突发脑溢血,还没来得及抢救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爷爷出殡那天,弟弟拿着奖状在爷爷的坟前泣不成声:“爷爷,你醒来看一看啊,我完成您的心愿了,我也考上全乡第一了,爷爷,你看看呀,爷爷,爷爷……”
送走了最挚爱的亲人,我们不能够纵情恸哭,我们要把悲痛深深埋藏在心底,让它化为一种支撑着我们前行的力量,因为我们知道,爷爷是不愿意看到我们因此而影响学业的,我们只有再将十二分的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考取理想的大学,这样才是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的最好的方式。
在初中的三年里,我一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和英语科代表,我从不和其他同学比吃穿,要比我就在学习能力上和他们见高低。由于学校离家较远,午饭我就带饭在学校吃。看着同学们中午放学后都成群结队的走向饭馆、小吃部,我丝毫不感到眼馋,总是自豪地掏出饭盒,津津有味地吃着妈妈亲手给我做的饭菜。我觉得那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在学校食堂吃了这么多年饭,也陪同学在外面的餐馆吃过,可我总感觉还是妈妈做的饭菜最香最可口,现在每每放假回家,我的胃口都会倍增,每顿饭都是吃到肚子胀得不行了才停止。初中的三年里,我的成绩始终是全校第一,而且还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在我上初三时,弟弟正好上初一,都是在乡里的中学,这样,三个年级的第一,让我们兄弟俩就占了两个,老师和同学平时和我聊天最常问的问题就是:“你爸妈都是什么学历,怎么教出你们两个这么出色的儿子?”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妈只读过小学二年级,我爸爸也只不过初中毕业而已。在中考中,我又以全校第一,全县第四的优异成绩顺利升入高中。当时我们县里有两所高中,在往学校分配的时候,我和中考全县第一的那个学生分在了同一所高中——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来到了高中,这里高手云集,我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全校统一的期中考试,我就赶超了原中考第一名而成为了全校第一。并且在高中的三年里基本上始终保持着这个位置。当然,我不光只想着把自己的学习搞上去,身为班级的学习委员,我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不仅给他们补课,解答疑难问题,我还经常和他们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矛盾,搬掉他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就这样,同学们都把我当成知心朋友,虽然我在班里是年龄最小的,可他们却总亲切地喊我“牛哥”,有些开朗的女生也跟着这么叫。现在上了大学,我们都还经常联系,越发感觉到高中时同学间友谊的深厚与可贵。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度过了有苦又有乐的高中生活,在最后的高考中,虽然由于试题偏难的缘故,我发挥得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考取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南开大学。在告别晚会上,有许多同学难过得哭了,我的眼睛里也酸酸的,但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让眼泪掉下来,因为我知道今天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我相信空间的距离是隔不断我们在这三年里所建立的深厚的友谊的。
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我终于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忧的是上大学这高昂的费用又岂能是我们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所能负担得起的。就在我们一家人因为我上大学的费用而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老师给我送来“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申请表,并嘱咐我说:“不要为钱的事发愁,现在国家有了好的政策,不会让任何一个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到大学后一定要好好努力啊!”最终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在乡政府,村委会的密切配合下,在母校老师的大力协助与县精神文明办叔叔阿姨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下,我幸运地被确定为一名“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国家级的资助对象。在拿到资助证书的那一刻,我喜极而泣,在泪眼模糊中,一幕幕往事又呈现在眼前……
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们都对我非常喜爱,关怀备至。上初中时,班主任连老师经常把我带到她家里一起吃饭,她看我无论冬夏总是穿着同一件衣服,而且还有好几处补丁,就给我买来新衣服让我换着穿。数学老师孙老师知道我舍不得花钱买资料,就会挑选一些好的学习资料送给我让我用,她还经常给我买一些学习用品。还有些老师为了鼓励我参加英语、物理等竞赛,就把报名费、路费等全都替我承担下来。这样的事情真是很多很多,每一件事我都铭记在心里,等待着有一天能够有机会去回报恩师们。到了高中,各科老师也是对我关爱有加,特别是班主任葛老师,他在知道了我的家庭情况后,就时时处处关心我,照顾我,帮我向学校申请学费减免,替我垫付补课费,询问我的生活情况……。母校老师们对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让我永生难忘。而在申请“西部助学”名额的过程中,我又是同样得到了那么多好心人为我忙里忙外,比为他们自己办事都更加认真、仔细,不厌其烦。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么能用“感激”或是“感动”这样一个词就能完全表达呢,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把承诺都重重地放在心中,要用在大学里的优异表现来回报家乡父老对我的深情厚意——我想这应该是表达感激之情的最好的方式。
带着希望,带着憧憬,更带着自信与热情,我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开始了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涯。
第一学期开始的时候,在学习上还真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些从乡下出来的学生,对于电脑接触得很少,英语的口语也很差,所以感觉到和许多同学的差距很大,这也一度使我很苦恼。但是有了差距就要想办法弥补,不能自怨自艾,我开始向电脑比较精通的同学请教电脑知识,平时勤看电脑方面的书籍,并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学校的计算机房上机加以练习。就这样,我打字的速度渐渐地提了上去,对于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像Word ,Excel,Powerpoint等也能较熟练地使用,对一些电脑的常用操作也熟练掌握了。说到英语的口语,我知道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听从老师的建议,买来几本“美国之音”的英语磁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听,并且边听边试着跟着读。而且每天早晨我还坚持起来晨读英语课文。渐渐地,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到现在虽然由于课业量的增多,一般要熬夜,所以晨读的好习惯就没有保持下来,但是现在我仍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口语和听力,我知道,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要长抓不懈的。至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感觉还比较顺利,我把高中时养成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带到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当天所要学的知识加以预习,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认真地做好笔记,课后还要缠住老师狂问不止,直到心中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再加上比较得当的学习方法,我的学习也可以说是蛮有成效的,虽然不能说名列前茅,但在班级五十多名同学中,也进入了前十名的行列。大一的期末,我拿到了校三等奖学金。现在我已经过了英语四级,六级也已经考完。由于专业发展的需要,下一步我还准备把高级程序员的资格证书也考下来。
没上大学之前,我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定位的时候就已经和高中生活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我知道,大学是我们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一座桥梁,大学的四年就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我们要试着去培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抱着这种想法,我开始试着去不断超越自己。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个沉默寡言、很不活泼的孩子,所以和人交际的能力就不是很强(在初中高中时就是仅仅和自己班级的同学很熟,关系很好,而对外班的同学一般都很陌生)。而在大学里,在社会上,交际能力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要试着改变自己。在开学初学生会和社团纳新的时候,我就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最终我加入了院学生会的宣传部,同时还加入了两个社团组织——书法协会和辩协(辩论与口才协会)。大约一个月后,我们院又成立了03级本科生党支部,由于我在高中时已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所以自然也就成为党支部的一名成员。
不论是在学生会还是在党支部,我都积极努力地工作。支部要求每个班级由党员同志组成一个党小组,而由于我们邻班的党员只有一名,人数太少,我就被调了过去。面对不太熟悉的班级环境,我和小组的另外一名党员积极配合,认真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并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最终,我很好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也受到了支部同志们的好评。在学生会的活动日里,我和部里的其他几名成员相互协作,贴海报,组织宣传活动,和其他的学生会组织搞联谊,还成功地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商学院企业文化节。做这些工作的确很累,但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同样,从小就喜欢辩论的我,在辩协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打了几场辩论赛,有比较正式的比赛,也有形式比较灵活的友谊赛,平时社团活动时我们还一起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录像,同时会有师兄给我们作必要的讲解,让我们对辩论有了更多更深层的了解。当然,参加书法协会是属于业余爱好,主要是想和喜欢书法的朋友一块切磋切磋,相互学习,同时由于协会还定期邀请一些本地的书法家给我们进行讲座,也学到了不少理论上的知识。
除了做学生工作和参加社团活动以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和市里举办的一些竞赛。在大一下半年,我参加学校举办的论文大赛,获得了优胜奖;同期我还考入了我们学校的数学竞赛培训班,大一近期末时,参加了天津市的数学竞赛,并获得了市级三等奖,这是我们班被选拔参赛的同学中的最好成绩。
大二开学后,由于专业课的增加,我们的学习压力增大了很多,权衡利弊,我最终放弃了在学生会的工作,并且从社团中退了出来,想要专心干好党支部的工作,多为同学们做点服务性的事情。由于大一时我在党支部的出色表现,大二开学后党支部改选,我当选为支部的宣传委员。在当选后的发言中我说道:“既然同志们信任我,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我会和同志们一起努力,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党支部,为同学们服好务!”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我的工作细微而且琐碎,但是我仍然会不辞辛苦地努力把它做好。在我们支部同志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党支部被学校评为优秀党支部,而且我们举办的主题党日活动还被学校评为“校十佳党日活动”。
在今年四月份,我看到了学校关于支持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通知,于是就和几个外系的同学组成一个小团队,一起申报了一个课题,经过学院和学校两级的审核,最终我们的研究项目被批准了。整个项目的活动时间是从六月份立项开始一直到十一月份,中期还有个验收是在九月份。由于我们六月份正值紧张的期末考试备考阶段,我们小组成员就商定暑假不回家,一起留校做好这个项目。现在我就正在学校,一边做兼职,一边和同学一起搞项目,虽然放假了还得不到休息的机会,一天天仍然是紧张着忙碌着,身体上确实感到很累。但是心理上感觉很充实,每当看到我们的项目有了新的进展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淡淡的成功的喜悦——真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
十几载的求学生涯,我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对我们每一位“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的学子来说,人人都有自己坎坷的求学经历与家庭生活的辛酸,正是有了那么多好心人给与我们的关怀与帮助,正是有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给予我们的求学机会,才让我们一路坚强地走了过来。经历是一种财富,我想有了前面的这些人生经历,再让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都会带着微笑、带着感激去勇敢地面对,因为正是有了这些困难、挫折与挑战,才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的多姿多彩,才使得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牛永建 就读学校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爱好特长 书法、体育运动、看书、听音乐、看电影
人生格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