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支撑着他的自信,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用心学习。学校从2002级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中选留8位同学做辅导员,他成为其中之一。组织过“手拉手”游吉大活动,让孤儿院的孩子们感受到大学的气息和社会的温暖。
友谊县,一个座落在三江平原上的小县城,那就是我的家乡,从我父亲的爷爷开始就在那里居住。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我要说我的启蒙老师是爷爷,我是坐在爷爷的膝盖上长大的。
爷爷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吃过很多苦。奶奶死得早,是爷爷把我的父亲和姑姑带大的,可以说得上又当爹又当妈。爷爷十分勤俭。每天家里起的最早的人就是他,到了冬天,早晨当我还在熟睡的时候,他早已把炉子生得旺旺的。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都是穿着褪了色的蓝色中山装和一双胶鞋,戴着一顶赵本山式的帽子,但是十分整洁。爷爷没有上过学,只是上过扫盲班,但他很爱看书,没事的时候他总是戴着老花镜看书。在我刚识字的时候他总要考我这个字念什么,那个字念什么,甚至偶尔还会考算术题。爷爷不是个好事儿的人,但他一听到谁家的孩子上大学了,都要去打听打听,回来后总是乐呵呵地看着我。我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我想,现在的我可以让九泉下的爷爷为我高兴了。爷爷很疼我,但他不会阻拦父母对我的管教。有时爷爷会给我讲一些过去的苦日子,让我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好日子,虽然当时我还小,有些听不懂。爷爷总是念着共产党好,毛主席好,连我学的第一首歌都是爷爷教给我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爷爷对党的感情也深深地影响着我。爷爷是一个勤劳的人,爱学习的人,他用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我从上小学开始,就照着他教我的去做,做一个爱劳动爱学习的孩子。每当我被评为三好学生或者获得奖励把奖状拿回家的时候,他笑得好像比我还开心,每次都贴到他的屋里面。但人的生老病死是无法阻止的,由于多年的劳累爷爷的身体已经不行了,1995年,在我读五年级的一天夜里他去世了,这天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
爷爷留给我们的只有一间草房和为他治病花去的大量的医疗费,作为独子的父亲只有单独承担这高额的费用,此时父母所在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父母下岗了,家里变得十分拮据。这时父母没有什么技能,文化水平有限,他们只能在农忙时替别人做些农活,农闲时做一些其他的体力活维持家庭生活。为了九泉下的爷爷,为了养育我的父母,还有我自己,我更加努力学习。有时候学不进去发呆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想起爷爷。想到他是多么希望有一个上大学的孙子的时候,我就更加发奋地学习,小学升初中时,我考了镇上的第三名。
我所要就读的初中学生流失情况很严重,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转学了,可是我没有这个条件。这个初中离家近,我不用住宿,可以在家吃饭,学费又便宜,要是转学的话,不但需要高额的学费,住校每月还需要伙食费。父母一年挣的钱也就刚够全家基本的生活费,哪有多余的钱让我挑学校。可是,母亲跟我说:“好学生都走了,要不你也转学吧。”我说:“在哪学都一样,只要自己认真学,一样能学好的。”初中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负责的老师的,可是那时的学习环境太差了,只要不是班主任或者十分严厉的老师讲课,教室一定静不下来,有时候甚至要乱成一锅粥。不过这样也使我以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静心学习。班里也就有几个同学在学习,后来不少学生都没有念完初中就辍学了。虽然,学习环境差一些,但是老师们都很好,把能教给我的都教给我了,即使在班级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学习,其他人在做别的事情,老师也会认认真真地上完课。我能上高中、上大学真的感谢那些无私的老师。每次考试我都会考第一名,第二名要比我少四五十分,可是我会时常提醒自己,你现在只是在这个小地方比其他人成绩好一些,要是不努力总考第一也不能考上高中。
一眨眼初中就毕业了,我们学校有三个人考上了高中,我和我们班另外两个同学,另外那个班一个也没考上。可是,开学报到那天我只找到了一个同学,另一个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回家才知道她不上高中了,虽然,她前几天就把上高中住校的行李都准备好了,可是她最终还是没有去报到。有一次我问她,你为什么不上高中,可她什么也没说。我想这跟她是个女孩有一定原因吧。她还有一个没有结婚的哥哥,家里的境况和我家差不多,不富裕,知道她的情况我真的为她感到好惋惜,我真想帮她一把,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相对她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当然这机会是我的父母没白天没黑夜干活为我换来的。我在心里想: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面对新的高中生活,我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有些自卑。高中的其他同学大部分都是从较好的初中升上来的,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不如他们,感觉我比他们差的太多了,尤其是我的英语。英语课的时候我甚至不敢朗读,更别说用英语回答问题了,因为我的基础差,发音不准。所以,刚上高中的时候我很少讲话,甚至可以说得上自闭。我感觉我和其他同学就像生活在两个世界。我太孤独了。我不能这样下去,我要强迫自己树立自信。没多久,选班长的时候我报名了。最后老师定下我和另外一位女同学一起做班长。班主任柳老师也给了我们俩很多鼓励,让我们好好做。由于是班长,很多时候我就不得不当众说话,这样给了我很大的锻炼,渐渐地我不怕开口讲话了,讲话时脸也不红了。由于是班长,更要作学习上的榜样,我努力学习,我要在学习上找回自信。英语课的时候我也是主动回答问题,有什么错误英语老师及时给我纠正,渐渐地英语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特别喜欢的数理化更是学得得心应手。第一次全校排名的考试我考了第16名,班级第4名,这次考试之后,更是增加了我的自信。因为我做事实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跟同学的关系更近了一些,同学对我的称呼变成了“班长”“老班”。我觉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放开,树立自信,到大学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信心的增强,我更有劲头儿学习。学习是需要榜样的。全县中考的第一名在我们班,她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女同学。她总是那么刻苦,那么乐观,在我眼里她好像一直在学习,没有停过。在心里我把她当作我的榜样,逐渐地我超过了她,我考到了班里的第一名,全校前三名。有人问我是怎么进步的,我会说,首先要有自信,要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学好,同时需要用努力去支撑你的自信,要充分利用好老师给你的45分钟,还有就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想办法弥补它。高中的时候,语文是我的弱项,尤其是作文,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后来,语文老师介绍辅导作文能力较强的张老师给我辅导作文。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练了许多文体,慢慢地找到了写作的感觉,最后作文没有在高考中拉我后腿。我觉得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是非常必要的。
十八九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感萌发的年龄,当时的我也曾跃跃欲试树上的那颗青苹果。高中时,班里有个女生长得很秀气,很可爱,学习也好。当时她的物理学得不是很好,有时会找我问问题,跟她有了一定接触,感觉她很好。后来我住的地方离她家很近,有一次她说她家那个胡同不安全,要我们寝室的几个男生和她一起走,给她壮壮胆,于是我们寝室的几个男生成了她和另外一个女生的护花使者。这样我们接触更多了。她是个不大爱和男同学说话的女生,可是在回家路上,我们会说很多,大多数是学习上的。渐渐地,我发觉我好像是喜欢上她了,跟她在一起很开心。上课的时候我有时会转过身去看她一眼,睡觉前有时会想想白天和她说了些什么,甚至晚上会梦到她。我开始找更多的机会跟她接触。高中时我们每周要调换一次座位,有时她会调到我的斜后方,一回头就能和她说话。她调到我后面的时候,那时我觉得是我最开心的一周。圣诞节平安夜的那天晚上送她回家的时候,她送了我一个苹果,当时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当然,她还送给我们寝室另外一个男生苹果,和她在一起的女生也送了,但是我心里还是那么高兴,真想跟她表白我的内心。可是,渐渐地期末就要到了,这时我意识到还有好多功课没有复习,花在她身上的心思占了我许多学习时间,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当时我很痛苦,一方面要高考,一方面觉得这个女生真的好。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前者,我们还不成熟,我不能做一些无法预见后果的事情。于是我找了个借口,不再送她,尽量减少和她的接触,不去想她,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渐渐地就不再想她了。现在想起来,我认为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不控制住自己,可能不但我高考考的学校会差一些,而且有可能影响到她的学习。
高中的时候,我住校的花销要比初中多许多,沉重的经济负担家里已无法承受了,父母总是没命地干活,我也尽量节俭。幸好,我的舅爷家离高中学校很近,并且他们老两口待我就像亲孙子一样,总叫我去他家吃饭,这样经济上的负担少了一些。他们对我来说也就像爷爷奶奶一样,现在每次放假回家我也总要去看看他们。由于长年的劳累,母亲患上了高血压,腰也时常疼得直不起来。他们头发也都花白了,父亲更是没剩下几根头发了,他们总是早出晚归,夏天有的时候早上三四点钟就要起床,在家的时候,晚上有时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呻吟声。这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只能用我的成绩来报答他们。高中每次放假回家,晚上我总是要做好饭等他们回来一起吃,这也许是我当时唯一能为他们做的吧。相比他们对我的付出,我做的实在太少了。他们对我的要求没有什么,只希望儿子能给他们拿回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我以610分考取了吉林大学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带着祖国的期望、父母的期盼和自己远大的理想,我踏上开往长春的列车,去我的梦之地吉林大学。在步入吉大之前,我曾在心底立下誓言,一定要刻苦学习,一定要争气,自立自强过一个无悔的大学生活。
刚刚进入吉林大学就使我感受到吉大人的热情,吉大的师兄师姐为我们忙前忙后不知疲倦。带着对师兄师姐们的感谢与崇拜之情,我开始了大学生活第一课——军训。军训对我来说既苦又甜。苦的是从来没有起得这么早,练得这么累,走得那么远,但是苦中有甜,苦中有乐。我也一直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有时达不到,但我从没有停止过努力,即使军训结束后,我也天天叠“军被”。通过军训我了解了军人,体会到其中的苦乐酸甜。我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向上,我的人生之旅又向前推进了坚实的一步。军训结束后,我被评为“优秀学员”。
军训结束,文化课的学习开始了。开始我的心中也像其他刚入学的学生一样,心中充满了迷茫,同时,肩负着祖国的希望、父母的期望感到压力的存在,对开放式、自由式的大学生活感到些许不适应。但是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推移。各位名师们一堂堂的授课使我感受到了我学的专业——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含义远非我以前对数学的理解与想象。从而进一步真实地了解数学,我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先生们知识的渊博,授课技巧的精湛更是令我为之叹服。我便仅遵老师的教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熟读教程。草纸被我用了一本又一本,每用完一本对数学的理解就更近了一步。另外,由于我是学生会的成员,与师哥师姐们接触很多,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曾有位师姐这样对我说过:不要总把“郁闷”挂在嘴边,只要用心去做事,用心去学习,你也就不会闲下来,也就不会郁闷;刚开学就要对自己树个目标,是考研还是工作,有了目标你就不会不知所措,就不会迷失了方向。现在她已经被保送到北大读计算数学。听了师姐的一番话我触动很大,我也按着师姐的话去做。开学不久,我就决定了一定要读研究生,要读完硕士,如果有机会的话要读完博士。从此我已不再迷茫,找到了方向。我把压力变为动力,去畅游数学的海洋。
在大学里,学习是一方面,社团活动更是谱写了我们多彩的大学生活的另一面。在那里,可以展现自我风采,也是步入社会前回报社会、服务同学的平台。我上大学就是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的,所以我更要用我的全部热情回报社会。入学不久数学学院学生会开始纳新,通过笔试、面试我成为秘书处的一员。从大一到大三,我在秘书处从部员做到了副部长再到秘书长。学生会是一个学生的组织,更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组织。每项活动都是为学生展开的。为了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我作部员时,协助部长举办了吉林大学首届棋类大赛,在同学中反响很大,受到了好评。此次活动不但各个学院的学生参加了,个别老师也一显身手。在“非典”之前,我们部同吉林省孤儿院一起举行“手牵手”游吉大活动,把孤儿院的小朋友,接到了吉林大学,领着他们参观了我们的校园,让他们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希望他们将来也能走进知识的殿堂。临别时,我们为他们捐助了图书衣物。希望这些孤儿此行没有白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我做副部长时,更多的是做一些幕后工作,如为同学们报销活动经费,并且还做业余摄像师,留下了各次活动的精彩画面。到了大三,作为秘书长,更主要的工作则是组织召开常委会讨论各项活动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以及什么样的活动才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作为秘书长就要像润滑油一样使学生会这台机器运转更流畅。我进入学生会已经快三年了,其间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活动。我们把每项活动的准备工作都做到最细。在学生会工作的同时,我参加了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跟那里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体会,类似的活动我也在母校——友谊高中做过。
大学生活的三年里我得到了很多,这都源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给了我求学的机会。现在,学校从2002级推荐的免试研究生中选留了8位同学做辅导员,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要不断探索数学更深层的内涵,积累知识,将来用我的知识回报社会。
秦明就读学校 吉林大学数学学院
爱好特长 打乒乓球、吹笛子
人生格言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