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省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通过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讨论修改了《黑龙江省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并决定组建企业集团,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努力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3年脱困目标,力争在3年之内,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1998年4月,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强调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石化、机械和食品三大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领域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面分析省情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两高一优”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机械、石化、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培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把黑龙江建成国家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医药药材基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省委在大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同时,狠抓了企业结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 1999年12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讨论修改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全会提出,对煤炭、制糖、轻工等亏损企业实施压缩战略,关停扭亏无望企业,同时以发展壮大优势企业和创新名牌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产品,努力构建能够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优势的现代化工业新格局。2000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经验交流会强调,要在集中力量抓好影响全局的大企业的同时,因地制宜、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实行抓大与放小相结合、放小与扶小相结合。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全省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及其技术升级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机械、石化和食品三大产业支柱地位初步确立,成为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哈飞公司的微型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辆,成为全国第二大微型汽车生产企业;东安公司微型车发动机通过系统改造后,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位;一重集团加氢反应器达到千吨级,实现了重油加氢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大庆石化总厂的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建材三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九五”期间年均增长33.23%,高于全省工业增长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成为黑龙江工业的一大亮点。“九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27亿元,是“八五”的1.39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达11%,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34%。2130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增长幅度十几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利税8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