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全国的3.5倍,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战略基地和农林牧商品生产基地。农业虽大,却不强不富,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土字号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1995年7月31日至8月2日,省委第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把我省由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的决定》和《关于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的规划》,确定了建设农业强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粮食总产和农村经济总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把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饲料、林产品工业基地,由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以支撑和推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强省战略抓住了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机遇,与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结合起来,是加快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省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为实施农业强省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产业化水平;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使其尽,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开发利用林区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等。
实施农业强省战略,是黑龙江省农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的重要转折,经过全省人民多年努力,取得了相当成效。1996年全省粮豆薯总产量突破300亿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持续发展,畜禽存栏和畜产品产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粮豆薯、乳肉革、糖麻烟、水产品、林产品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大豆、玉米“双百万”精深加工工程规模已达80万吨,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