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苏两国政治经济往来的逐步加强,黑龙江省毗邻苏联的独特地缘优势日益显现。
1988年4月,全省边贸工作会议公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对苏边境经济贸易工作的通知》,做出了对苏经济贸易实行进出口挂钩、进口商品由经营企业自主分配、适当放开进口商品作价权等优惠政策。1988年5月,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思想,使全省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当年全省就签定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合同或协议4 032项,比上年增长7.2%。1989年,全省对外贸易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创汇10.27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9.6%,居全国第12位。1990年6月,黑龙江省首次成功地在哈尔滨举办了“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从此,黑龙江省每年都举办规模宏大的“哈洽会”。
1992年3月,黑龙江省争取国家把黑河、绥芬河辟建为首批国家级沿边对外开放城市。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广播电视大会,宣读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陕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定》。《决定》提出,以进一步开放黑河、绥芬河带动全省对外开放步伐;发挥哈尔滨市在全省的龙头作用,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沿边、沿线、沿江开放带,发展境外合作,特别是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年末前,全省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全省对外开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从1992年开始迈出了新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