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对1956年初的冒进倾向有所克服,决定按照“保证重点,适当压缩”的方针安排1957年计划。11月24日至27日,省委召开一届三次全委会议,传达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精神,确定以“巩固成绩,提高质量,重点发展,全面安排”作为1957年的工作方针。随后,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制定了1957年的经济建设计划,规定今后的重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以工、农、林业生产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省委号召全省人民,为“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为第二个五年计划作好准备而奋斗”。
1957年是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倾利进行,1957年3月22日,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作出了《关于1957年在全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方案》。随后,这一运动迅速在工业、交通、基建、财贸、农业等各条战线以及党政机关全面展开,并收到了明显效果。1957年财政收入完成47 369万元,为预算的103.77%;财政支出43 489万元,为预算的95.27%,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同时,还在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普遍进行了精简机构、紧缩编制的工作;在农村普遍开展了整社工作,检查了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分配制度和组织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在生产计划体制、统购统销工作、副业生产、社员生活等方面也进行了整顿,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为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特别是在1957年遭受松花江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水、沿江地区普遍受灾的情况下,省委号召人民生产自救,大力开展副业生产,努力做到及时收割、颗粒归仓,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1957年的粮食总产量虽然比1956年的158.5亿斤减少16%,但是农业总产值达到23.89亿元,比1956年农业总产值只减少了2.17%。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省工农业各项主要生产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计划。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2%,达到58.92亿元;社会总产值增长75.9%,达到73.54亿元;国民收入总额增长63.61%,达到7.78{乙元。
“一五”期间,工业建设突飞猛进,生产高速发展。 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95.92%,达到35.03亿元;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52.2%上升到1957年的59.45%。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占全国的10.3%,达到25.6亿元;同时,地方基本建设投资占地方财政支出的33.9%。5年中,共建成2 400多个工程项目,其中限额以上的工程122个;苏联援建的22项重点工程有19项、18个企业先后建成并投人生产。新建和改建了315个工业企业,改变了过去工业基础薄弱、品种数量少、生产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生产有较大进步。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45.94%,达到23.89亿元,年均增长9.19%。5年中,新建、扩建了国营农牧场39个。同时,组织国营农场和合作社以及广大农牧民进行开荒,共完成开荒面积1 897.5万亩,超过计划指标的1.6倍以上;有组织地移民17万户,建立移民村450多个;兴修水利工程14处,完成8万多土方量;水田面积由1952年的186万亩增至1957年的381万亩;造林面积210万亩;畜牧业生产1957年比1952年增长1.3倍;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甜菜和亚麻产量分别达到105万吨和4.74万吨,是1952年的2.48倍和1.08倍。
“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商业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1957年与1952年相比,铁路,货运量增长78.30%,达到3 673万吨;客运量增长83.40%,达到2 916万人。公路,货运量增长1.66倍,达到4 032万吨;客运量增长7.33倍,达到1 308万人。水路,货运量增长1.05倍,达到131万吨;客运量增长1.6倍,达到91万人。5年中,新增铁路80公里,扩建和恢复三肇、克拜等线公路约20条,通车里程增加7 500公里。商业、粮食部门建设投资4 500余万元。商业系统的所属网点,1957年比1952年增加1倍多,9 100多个农业合作社均有商业供应点;商业零售额,由1952年的11.6亿元增至1957年的20.1亿元,增长73.27%,年均增长14.65%。
“一五”期间,科技、文教、卫生事业等蓬勃向上。建立起专门科研机构19所,研究实习员以上的科研人员达bu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3.2万多人。5年中,高等院校增加到8所,大学生在校人数是1952年1.04倍,为国家培养专业建设人才12 482人;中专和普通中学增加到255所,学生人数比1952年增长了1.14倍;22万城镇职工参加业余文化学习,45万余农民参加扫盲学习。文化事业机构增至93个,比1952年增加了11%。医疗卫生事业机构3 050个,比1952年增加医院132所。同时,为防治疑难病症,还设立了专科防治所(站)4处,基本控制了克山地方病的发生。
“一五”期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城镇职工年均工资由1952年的508元提高到725元,增长了42.7%;农民户均纯收入由1952年的453元增加到550元,增长了21.4%;1957年人均国民收入261元,比1952年增加50元,增长了2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52年的611万元,提高到1957年的6 816万元,增长了10倍。5年中,有23万人得到就业;社会商品购买力总额增长75.2%;人均消费水平由1952年137元增加到178元。
娱乐体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