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初步建立,但生产力仍很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全新课题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已由原来认识上的懵懵懂懂进入到现实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的艰辛探索之中。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隆重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中共七大以来11年间党的工作,特别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大会要求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同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报告开始的对我们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富有深远意义的成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中共八大精神,10月11日至13日,省委召开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共八大会议决议和主要文件,并决定在各级党组织中认真传达学习中共八大决议精神,切实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党的领导,抓好经济工作和计划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以县委以上党员干部为重点,用整风的方式,组织为期半年的中共八大文件学习。15日,省委发出《关于深入学习八大文件,进一步宣传八大精神的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将这一工作列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委全会的部署,全省各级党委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中共八大文件,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八大精神和八大路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