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政务院为加强对财政经济工作的领导,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6月,中央召开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主席提出要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7月,松江、黑龙江(1950年3月,张启龙调离后,赵德尊任省委书记)两省委分别召开市、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贯彻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政务院决定,并检查了各省在商业、财政、金融等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争取实现两省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贯彻,对扭转松、黑两省财经工作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两省市场物价不稳,物资缺乏,加之南部工厂、学校北迁造成了城镇人口的剧增,社会购买力迅速提高,打乱了原来勉强平衡的供需局面。1951年,两省城乡社会购买力比上一年提高了50%左右。城市生活用品短缺,一些私商乘机哄抬物价,扰乱社会秩序。同时,由于许多商品国营商业不积极经营,较大比例的供销额被合作社和私商占据,国营商业在市场上很难发挥领导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松江、黑龙江两省委采取了有力措施,一是加强对城乡购买力的调查;二是加强国营商业与合作社的合作,允许合作社根据当地人民的需要独立经营一定的购销业务;三是改进国营商业的经营管理,建立批发站,改进结算制;四是适当缩小地区差价,适当扩大批零差价;五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坚决取缔私商和省内外一些部门、企业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活动;六是注重加强商业部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经营思想。这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很快发挥了作用。
与此同时,政府加强了财政和金融管理,各项财务审批开始注重合理性,银行贷款有所增加,其中对国营工业的中短期贷款由1950年的2740万元增加到1952年的1.23亿元。商业战线的全体干部和职工积极努力工作,市场迅速活跃起来,物价普遍下降并趋于平稳,这为两省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时,两省城镇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由1950年的292万元增加到1952年的611力元。这样,两省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而两省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并进而实现了两省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