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06年06月16日 22:16:5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支援义勇军抗日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士兵工作给满洲省委发出指示,指出满洲党的主要任务是从各方面发动和领导士兵群众进行斗争,组织兵变和游击战争。同时,要求中共满洲省委派人到农村开展斗争,建立游击队,并对游击队自身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1月中旬,中共满洲省委召开会议,研究贯彻中央指示,决定在支援义勇军斗争的同时,加强党对创建游击队工作的领导。此后,各地抗日游击队经过艰苦努力陆续成立。在此期间,创建游击队工作曾受到临时中央召开的“北方会议”无视东北被日本侵占的事实、要求东北与南方一样进行土地革命的“左”倾错误的影响,一度使省委的工作脱离了东北的实际,给党的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致使一些抗日武装刚刚成立就陷入了困境。但战斗在抗日第一线的中共东北党组织仍然坚持从东北的实际出发,为建立抗日武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陆续创建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其中,在黑龙江境内建立的有:由清华大学学生、中共党员张甲洲任总指挥,1932年5月在巴彦县成立的东北工农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即巴彦游击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赵尚志任政委,1933年失败);由赵尚志任队长、李福林任政治指导员,1933年10月在珠河县三股流成立的珠河反日游击队;1932年10月在汤原县半截河子组成,以李福臣为中队长、李仁根为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汤原反日游击中队(该队不久失败),1934年秋由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扩编组成以戴鸿宾为总队长、夏云杰为政治委员的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1933年1月在宁安成立,以李延禄为司令、孟泾清为政委的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1933年4月在饶河县大叶子沟成立的以崔石泉为队长、金文亨为政治部主任的饶河工农义勇军,后于1934年2月改编成以李学福为大队长、崔石泉为参谋长、朴振字为政治指导员的饶河民众反日游击队;1934年2月在宁安县成立,由周保中任主任,以辽吉边区军1、3连和李荆璞的工农义务队为骨干、并联合八道河子自卫队和各路抗日义勇军的绥宁反日同盟军;1934年3月在密山哈达沟里成立、由张宝山为代理队长的密山民众抗日军,即密山游击队; 1934年5月由中共宁安县委领导成立,白殿贞与马连山先后任队长、陈翰章为指导员的宁安游击队和1932年夏成立的海伦游击队(1933年7月瓦解)。

  东北抗日游击队,是以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斗争纲领、具有明确革命目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游击队创始阶段一般人数较少、力量较弱,缺乏武装斗争经验,有的失败了,但多数坚持下来。由于队伍中的骨干队员多数是党团员,组织纪律性强,并能团结其他抗日武装和广大群众并肩战斗;在军事上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具有旺盛的战斗力,因而她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的诞生,结束了东北党组织没有自己领导的军事武装的历史,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伪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给广大群众以极大鼓舞,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郭丽颖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