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 《哈尔滨晨光》报在哈尔滨道外北十四道街创办。主编韩迭声,编辑张树屏、于芳洲、石皎然等。早期《哈尔滨晨光》报以提倡白话文,宣传进步思想,反映民众呼声为其宗旨。
3月10日 中国外交部照会日本外务省和驻华日使,声明取消民国4年(1915年)缔结的“二十一条”协约及换文,依约收回“租借”期满的旅大“租借”地。
3月11日 哈尔滨总商会30多个团体发起组织收回旅大国民外交后援会。15日,外交后援会召开全体职员会议,选举会长徐琴芳,通过了哈尔滨国民外交后援会章程草案。《草案》规定“本会以团结民力,援助外交为宗旨”。会址设在道外商会。
3月14日 日本政府外务省复牒中国使馆和中国外交部,拒绝中国政府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旅大“租借”地的要求。
3月18日 哈尔滨国民外交后援会在滨江公园召开市民大会,工、商、学各界50多个团体出席大会。会后,15000余人冒雨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市民激愤异常,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旅大”等口号。3月20日,哈尔滨市民召开大会,通电北京政府和东三省政府,要求取消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收回旅大,维护中东路主权。
3月21日 黑龙江省省长吴俊升电令:严禁各机关团体举行反对“二十一条”的任何活动。并称唯哈埠仍有全体大会之举,务须严防。
3月24日 哈尔滨国民外交后援会召开会议,呼吁“与日本作经济断交”,并且派人分头到街头演讲。
3月 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派北京铁路总工会负责人陈为人,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震瀛到哈尔滨从事党团工作。陈、李二人进入《哈尔滨晨光》报社工作,并以报社记者身份在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
4月9日 同宾县苇沙河农民组织农会进行抗租斗争。
4月16日 小岭铁路工人因“该站工资过廉,不足赡养之故”,全体工人罢工。
4月26日 扎兰屯站80余名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
5月5日 哈尔滨总商会30多个团体在总会长徐琴芳的主持下召开会议,决定5月7日召开市民大会,以志不忘国耻。
5月7日 哈尔滨各学校、机关团体、商界、市民共3万余人在滨江公园召开“五七”国耻纪念大会。会后,举行游行演讲。
6月12日—20日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陈为人代表东北地区的党员出席了这次大会。
7月9日 哈尔滨国民对俄外交后援会成立。马子元任会长,程晓川、穆蔚堂任副会长,并发表宣言,反对白俄资本家在黑河收过江票费,要求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
7月 哈尔滨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汪洁曼任支部秘书。团员有马新吾(马万录)、陈毅可、李铁钧、刘天佑等5人。
8月12日 哈尔滨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秘书汪洁曼致信团中央刘仁静,说明本支部“初试组织”,人员缺少,不能派人参加即将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8月 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派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彭寺朴(彭树棠)到哈尔滨与陈为人、李震瀛共同开展党团工作。
9月10日 《松江日报》创刊发行,社长郭大鸣(郭松龄之弟郭瑞龄),总编辑杨楷(杨墨轩)、编辑王丕承、崔铁肩。郭松龄反奉失败后,《松江日报》停刊。
9月16日 在党员陈为人、李震瀛的积极努力下哈尔滨通讯社在道里中国十四道街成立,社长韩迭声、编辑主任陈涛(陈为人)、新闻主任骆森(李震瀛)、丛刊主任吴春雷。陈为人、李震瀛以此为宣传阵地,开展革命活动。
9月下旬 在陈为人、李震瀛的帮助下,由韩迭声向官厅备案,创立哈尔滨青年学院。“学院以研究学术、交换知识、宣传文化,改善社会为宗旨”。该院聘请一些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教员,通过文化教育,向青年进行反帝爱国宣传。
9月 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派党员陈作霖(陈晦生)到哈尔滨从事党的工作。此时,哈尔滨已有党员3人(陈为人、李震瀛、陈晦生),团员6人,成立了中共哈尔滨独立组,负责人陈为人。
11月初 哈尔滨党团组织为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6周年,散发各种传单2000多份,受到团中央的表扬。
11月24日—25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三届一次执委会,通过《国民运动决议案》,决议案要求在国民党有组织的地方,我党党团员“一并加入”,“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最重要的如哈尔滨、奉天、北京、天津……等处,同志们为之创设”。
11月 哈尔滨党团组织选举陈为人负责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彭守朴负责青年学生运动,李铁钧负责平民教育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对各地党团组织要创设并利用平民学校进行活动的要求,李铁钧先后以广益中学教员、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干事为公开职业,创设了15所平民小学,另在甲种商业学校开设两个青工补习班,学员44人。同时,党团组织也开始注意青工工作,在两湖(湖南、湖北)同乡会理发匠中组织了青工小组。
12月7日 哈尔滨党团员召开全体大会,选举彭守朴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秘书兼党务。大会制定了青年劳工、政治宣传、教育运动的工作计划,还规定了党团员定期向组织汇报及缴纳党团费的办法。
12月16日 哈尔滨党团组织召开大会决定哈市党团员混合编成两个组:李震瀛、陈敏(陈作霖)、马新吾、汪洁曼为第一组,组长汪洁曼。陈毅可、彭守朴、刘天佑、李铁钧为第二组,组长李铁钧。分工是,学生运动由李铁钧、汪洁曼负责,青年工商运动由刘天佑、陈毅可负责,劳工运动由陈敏、马新吾负责。汪洁曼为哈尔滨团刊经理员,直接与中央联系。
12月末 陈为人、李震瀛离开哈尔滨到大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