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2日电 昨天下午,航天英雄杨利伟应邀做客黑龙江大学,受到该校3000余名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在鲜花与掌声中,杨利伟向学子们即兴作了一场生动而风趣的报告,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的学习、训练情况以及航天飞行、训练中的趣事。虽然没做什么准备,但精彩的演讲仍不时博得在场学子的阵阵掌声与笑声。
航天员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潇洒,其训练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杨利伟说,作为一名航天员,除了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外,还要进行严格的甚至是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体能训练。比如,在模拟太空环境进行过载(也就是加速度)训练时,通常要达到8—8.5个G的加速度,而我们在游乐园坐过山车时最多也只达到两个G,其难度可想而知。每次训练时,航天员的脸都会变形,还会控制不住地流泪。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航天员训练8年多来,没有一人按响警报器要求停止训练。
为训练,航天员经常要穿着重达20多公斤、全封闭的太空服,坐在太空模拟舱里,一坐就是4个小时,每次训练完,他们里面穿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近乎“魔鬼式的训练”,让许多航天员一天就能“丢失”3斤体重,大家却没有一个退缩的。
杨利伟告诉同学们,“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后,一位美籍老华侨曾对他说,“中国人的飞船飞多高,我们海外华侨的头就会抬多高。”至今,这句话仍深深印在他的心里。杨利伟说,载人航天工程圆了我们的飞天梦,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但我们不仅是为了这些。“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这是他在“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后,在工作日记上写下的第一句话。他对同学们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是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强大,更是为了让世界与人类更加和平,这值得大家为之奋斗终生,更需要年轻学子的努力,希望他们未来能飞得更高、更远。
报告会上,杨利伟还被黑龙江大学聘为该校国防教育学院名誉院长。杨利伟向黑龙江大学赠送了珍贵的纪念品———航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