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母送进养老院算不算孝顺?
“送老人进养老院不是孝顺”———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叶大姐表示,送老人进养老院不是孝顺,而是对老人的抛弃。她说,很多70岁以上的“老广”其实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虽然儿女很忙,但是他周围的朋友可以帮他排解寂寞。没有必要将其送到养老院去。
“关键看老人愿不愿意去”———一家国有企业老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送老人进养老院是不是尽孝关键看老人愿不愿意,如果老人非常喜欢去的话,即便是来自亲朋好友的舆论压力再大,我也要送他去。但是他不喜欢去,硬要将老人送去,那就是丧尽天良了。
“老人在养老院过得更自在”———“送父母入养老院并不是不孝。”广州市人大代表、画家董帜强说。现代人工作忙,无法照料老人,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儿女、孙辈不尽相同,在家里往往受小辈约束,在小辈面前更要表现得中规中矩,不然会被人说“为老不尊”。“在养老院,老人家有同龄朋友一起做伴,过得比较自在,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凄惨。”但他强调,送父母进养老院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最重要的是经常去看他们,不能把他们放到那里就算了。”
花钱和花时间,哪样更孝顺?
“常回家看看”———老家是河南在广州工作的黄小姐表示,在广州工作很少有假期回家看看,虽然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钱,但还是觉得对父母有很多很多的亏欠。尤其是今年春节没回家过年,一想起父母两个孤苦伶仃地吃着年夜饭的情景,心里就非常难受。给再多的钱都是没用的,父母还是能希望多看儿女一眼,看他到底过得好不好,胖了还是瘦了。如果要真正做到尽孝的话,还是像那首歌里面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
“陪父母散步邻居都会羡慕”———“给时间重要还是给钱重要?当然是前者了。”广州市人大代表董帜强说,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住在澳大利亚,每一次去探母,他都会陪母亲一起去逛街、散散步,而几乎每次都会遇到当地邻居对他的母亲表示羡慕。因为澳大利亚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陪着年老的父母出门散步。
“要让老人觉得家庭还需要他”———一位大型企业老总(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表示,要让老人觉得家庭还需要他也是尽孝的方式之一。比如找一些事情让他忙着,让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被家庭淘汰,还能为家里做一些贡献,这样他就有种成就感,心态就会好,心态好了就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新时期应如何尽孝?
“隔代尽孝是对老人的补偿”———市民叶先生告诉记者,让自己的孩子替自己多去看望父母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一般的老人对孙子、孙女的关心程度往往要高过儿子、女儿,让自己的孩子多和父母团聚,不仅可以让老人开心,而且还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怎么去照顾老人。不过如果能够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那效果会更好。
“孙辈‘代班’孝敬祖辈喜忧参半”———董帜强说,每到寒暑假,回到老人身边承欢膝下的孙子、孙女的确能让老人心情愉快,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的好时机。但是,孙辈“代班”行孝道的做法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老人家整天想着怎么让孙子孙女吃得好、住得舒服,小孩子也不懂事,最后可能变成爷爷奶奶为他们服务,起不到‘代班’孝敬老人的效果,反而变成了包袱,让老人家累得够呛。”父母应该用“身教”,用恰到好处的点拨而非长篇大论似的说教,让孩子真正懂得孝顺爷爷奶奶是报亲恩,也是做人之本,这个工作应该是从小做起,而不要到了某个阶段进行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