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怎样做才算孝顺?
“学习好了就是尽孝”———在中山大学读大二的小李说:“作为学生,我觉得对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学有所成,最后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做家务事”———15岁的初三女学生小吕对记者说,她的爸妈都是下岗工人,家里的生活比较拮据,她觉得好好学习是自己本身就应该做的事情,但这样并非就是孝顺父母的全部。她说爸妈现在每天都早起晚归,出外打工养家,每天回到家都很累,她说为了让父母能够安心地赚钱,家里的家务基本都是她做的。
青年应该不应该和父母一起住?
“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追悔莫及”———天河区公务员小杨买了房子后,和妈妈一起住,她说父母把自己养育大,一路的艰辛他们都没有半点怨言,现在我们做儿女的长大了又找到了工作,应该给他们回报,尽自己能力去孝顺他们,不要等到有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在”,就后悔莫及。
“和父母住可能会有矛盾”———广州某媒体从业人吴小姐认为还是独立生活,有自己的空间是最好的。她说,和父母住在一起可能会有一些矛盾,吴小姐强调,不一起住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减少磨擦,这样的相处才会更好。
父母的意见青年该不该听?
“盲从父母称不上是尽孝”———今年29岁的张先生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连终身大事都来不及考虑:“每次一打电话,妈妈总是唠叨着我怎么还不结婚;回到老家也是,不仅是父母说,奶奶也说。按照传统观念来看,我没听她们的,自然是不孝了。但一味的盲从就是孝顺吗?我从来没觉得我不孝啊。”
“父母唠叨的那些话其实非常有用”———26岁的林先生是一位公务员,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对父母所说的意见很不以为然,但慢慢地他发现工作中遇到很多很多的阻力,很多人际关系的事情总处理不好,这时才记起父母从小在自己耳边唠叨的那些话其实是非常有用的。“其实父母亲经过了大半辈子,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知识就是子女学习吸取的宝库,至少父母亲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一些错误的观点,所以,我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多听父母亲的意见,这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利无害的。”
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孝顺吗?
“尽孝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在广州工作的王旭阳律师今年38岁,双亲中仅母亲在世。对于没能让父亲享受到社会富裕的成果,他心存愧疚,也正因为此,他对母亲格外好:“我曾把母亲接来过,她住不惯,就让她回老家了。在我看来,尽孝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即满足父母在生活上的各种物质需求;二是精神层面,要常跟父母联络,满足他们想念儿女的精神需求。”
李先生今年40岁出头,有一名正读小学的儿子:“我自己的工作挺累的,儿子很调皮,经常要为他操心。顾得了小的,有时对父母可能是有些忽视了。看了你们的报道,我才开始好好反思一下。”
儿女要不要陪在老人身边?
“儿女过得好就是最大的孝顺”———在单位医务所工作的彭姨已66岁,有两儿三孙。她表示,儿女过得好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只要他们不吊儿郎当,有份正经的工作,家庭也幸福,我就很开心了。”
“无论多忙儿女都要常回家看看”———王老伯现已退休在家。他表示,现在儿子在外省有份稳定的工作,起初几年还经常回回老家,近几年联系却越来越少,“我希望他能抽空回来看看我,他能回来在我身边呆几天,比给我多少钱都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