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朱俊峰照了一张相,留着小平头的他,表情严肃,校服上还别着一枚菱形的徽章:日满协和青少年会员会徽,图案是太阳放光芒,寓意着学生要围着日本转。按日本人定的校规,这枚章不能丢,也不能污损,还要参加会员的劳动。“我们要在休息日到围着铁丝网的部队院内摘蓖麻籽,出军营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空筐举过头顶,我的小筐底儿漏了,爸爸给我一块铁片垫在筐内,等我一手举着筐,一手拿着铁片经过军营大门的日本哨兵时,被打了个大嘴巴,要不是看懂了铁片的用途,估计我的小命就该喂狼狗了。”心有余悸的朱俊峰,害怕的同时心里埋下了深深的恨。
最累人的会员“义务劳动”还有抓老鼠和晒猪血,每次都规定了任务,3个人一组1天内要交6只老鼠,没办法,我们就到坟地附近去挖坑抓老鼠。晒猪血的活儿更是叫人受不了,不用说血的腥味,就是成群苍蝇和蚊子的叮咬就让自己满脸是包。如今,哈尔滨解放60年的日子即将来临,老人说,谁也不能忘记那段被侵华日军凌辱的暗无天日的日子。
哈尔滨刚解放那会儿,比自己大的青年人有的主动参军走了,上了年纪的人就出担架、做小推车,没人要报酬,一门心思就是赶紧消灭敌人,好过安稳日子。
到了1949年,就读于哈尔滨市双城兆麟中学的朱俊峰不仅看着校门上的“听毛主席话,跟着共产党走”感到热血沸腾,而且知道了“地球,地球,共分五大洲”。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老人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同学们在操场上举办篝火晚会的情景,大家围着火堆一遍又一遍地唱着黄河大合唱,然后就围着篝火手拉着手不知疲倦地转圈跑着……第二天,还和同学一起到街上义务宣传新中国成立,到新华书店买书还赠送一张毛主席像。人有了精神生活,这是解放前做梦也不敢想的。1950年时的少年朱俊峰,胸前又多了一枚徽章:中苏友好协会会徽。参加这个协会的日子是10月25日,加入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当时的称谓)是在10月17日,当时还没有团徽,朱俊峰就把刻有毛主席的这枚友好徽章在心里当成了团徽,成天美滋滋的,睡觉都要拿衣服把徽章包起来。
|